古黄河变身幸福河 故道边开出致富花 淮安积极推动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

2023年08月15日 11:06:38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曾经,黄河故道是一条“脾气暴躁”的母亲河,善淤、善决、善徙,受地势高亢、水系混乱、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等因素影响,黄河故道沿线土壤盐碱化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如今,黄河故道是一条环境优美的幸福河,河畅、路通、岸绿,还承担着城乡供水、蓄泄洪水、农田灌溉、生态调节、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启动,“六位一体、八项工程、十大目标”取得初步成效,古老沧桑的黄河故道焕发新光彩,成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的生态富民廊道,故道沿线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生态优先,打造绿色水美“生态廊道”

  黄河故道淮安段两岸,绿道蜿蜒向前,沿途草木皆景。十几个绿意盎然的公园像一块块碧玉,串珠成链,镶嵌在城市中间。夜幕降临,绿道流光溢彩,不仅是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还是备受大家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这个网红打卡点是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的一部分。

  2022年,淮安市启动实施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沿古黄河畔打造了一条40公里的生态绿道,无障碍贯通古淮河湿地公园、樱花园、桃花坞等沿线十余个公园,将美景串珠成链,让绿色连通万家。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针对古黄河两岸原有堵点,一段一策、同步实施,通过步道、栈桥、廊道等将沿线空间资源全面贯通,破解公路、铁路、桥梁等空间协调难题,打通断点、堵点15处,形成一条“水绿贯通”的城市绿脉。目前,绿道已全线贯通,正在进行景观及附属设施提升施工,预计今年9月完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黄河生态保护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保护条例,编制生态发展带研究规划,提出“一带、二心、四区、八大工程”的总体发展思路。目前,古黄河淮安段水质状况良好,监测的2个断面水质均长期稳定达到功能区划Ⅲ类标准。黄河故道淮安段沿线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2%,水源地、湿地保护率达100%。

  产业集聚,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廊道”

  四水穿城,岸绿河清。黄河故道淮安段沿线,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先进制造业集聚,有全球领先的超高强精品钢帘线项目,有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有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商……产城融合的“发展廊道”逐渐显现。

  走进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厂区湿拉车间,生产设备正在全负荷运行,技术人员对即将投产的设备进行调试。作为淮安市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中天淮安精品钢帘线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建成之后,可年生产130万吨钢帘线和20万吨胎圈丝产品。

  谈及为何将制造基地设在淮安,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公司综合办于锦告诉记者:“依靠公路运输,上游原材料的成本是280元/吨,而畅通的水路运输成本是20元/吨。此外,企业生产的精品钢帘线下游轮胎企业集中在山东,将基地设在淮安相当于同步打通了产业链、供应链。”

  目前,项目一厂已经竣工,11月将全面达产。2025年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产能约占全球钢帘线的三分之一,可实现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年税收超15亿元。同时,通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到淮安聚集发展,可实现500亿元左右营收规模,创造2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共同富裕,打造富民增收“经济廊道”

  走进位于淮安区钦工镇宋集村的金玉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梨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成群的鸡鹅在树下踱步觅食,一派田园风光。

  宋集村党总支书记谷洲介绍,目前合作社累计流转入股土地2000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500亩、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300亩、果树种植面积100亩、钢架大棚面积100亩,实行“保底+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同时,立足林果种植规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短养长,规模种植大头菜、萝卜等经济作物,实行订单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生态、绿色养殖,每年养殖出栏各类家禽近2万只。“农户以土地的形式入股,每亩地给农户保底收入900元,农户还能在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谷洲说,合作社计划今年再流转土地1000亩,流转土地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超700万元,纯利润可达60万元。

  如今的宋集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稳步提高。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让宋集村人享受到了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淮安市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七空间一资源”全面收回被侵占、低效发包、长期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利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带动群众致富。围绕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目标,加大对故道沿线2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促力度,完善衔接资金项目储备清单和年度实施项目清单,推动沿线帮促项目早建成早达效。

  以文赋能,打造文旅融合“展示廊道”

  走进淮阴区马头镇太山村,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展现在眼前,街道干净整洁,村落古朴别致,田园阡陌、美丽村舍相映成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太山村位于马头镇东南角,曾为古漕运中心,境内历史遗存众多。近年来,太山村修缮了三闸遗址、枚乘故里、清口枢纽、漂母祠、石工头与石碣碑等遗迹。通过发掘古黄河与运河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风格的文化景观,探索性传承马头历史文脉,将民间习俗、传统技艺、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民俗延续保留。

  在有效整合村庄土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该村将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太山村党总支书记夏继军介绍,目前,村集体年收入由10万元增至30多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由1.8万元增至3.2万元。该村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实现休闲旅游总产值1200万元,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等。

  从历史处寻根脉,从自然处找特色,从产业中觅融合。太山村只是黄河故道淮安段沿线村庄探索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淮安市充分挖掘黄河故道淮安段沿线名人故居、淮扬美食、河工文化等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新模式,推动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增强文旅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同时,积极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十四五”以来,黄河故道淮安段沿线镇街已创成省、市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5个。

  (来源:淮安新闻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