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围绕这一话题,4月24日下午,老龄文明智库首场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老龄文明智库副理事长、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委会首席陈友华教授作了主题讲演。研讨会由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特约研究员何可一主持。
现场,陈友华教授从人口老龄化及其成因、老年需求与老年保障、中国养老状况、养老模式及其比较、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是我们人类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今天已经实现,我们进入了一个长寿时代。”陈友华教授表示,梦想的实现也伴随着代价,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要从国家、市场、社会、个人和家庭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积极面对。在国家层面,需要促进经济增长,采取综合措施使生育率回升,同时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等等;市场是高品质老年生活的有偿提供者与最主要来源,要努力发展老龄产业;而在社会层面,我们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最后,在个人和家庭层面上,要强调生育也是责任,善待我们的配偶,并在有生之年尽力创造财富、积累财富。
随后,参会嘉宾围绕主题,积极探讨完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老年人口的生活环境等问题,从多个维度为进一步缓解养老压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言献策。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首席沙维伟表示,中国式老龄化值得深入探讨,需要积极应对。在做好政府兜底保障养老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动普惠性养老,让中国老年人不仅“养得上,养得起,更要养得好” 。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人口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龄文明智库副理事长、专委会首席沙勇呼吁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未来我们可以探索‘以地养老’模式。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以后,村集体可以把他原有的土地进行流转,流转收入补贴农村老年人的收入。”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高传胜表示,延迟退休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也需要渐进式进行,同时可以考虑弹性进行,留给大家充分的选择空间。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特约研究员申琦认为,创造一个老龄友好社会不是形式上的,更多是内容上的。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向引导更多智能企业、技术公司,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江苏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社会处处长,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郝琳指出,潜在的人力资本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的一个战略资源。同时中国人孝亲敬老的文化也有利于我们形成合力、达成共识。
河海大学社会保障系讲师、博士,老龄文明智库专委会特约研究员王锴认为,既然老龄化无可避免,那我们就应该用一个积极心态去面对,并且要看到它同时也会为我们带来诸如近万亿的养老产业等等这样的发展机遇。
不仅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直播平台上,网友们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很多他们关心的问题。一名网友问:“年轻人该如何平衡好自身成长与老年人赡养的问题?”陈友华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平衡代际之间问题并非易事,我们可以从控制好两者之间冲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针对一名老年网友“如何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目标”的问题,陈友华教授回答道,首先我们需要积累相对多一些财富;其次,从青少年期就应该开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老年储存健康;最后,从物质向精神提高的关键还是靠自身的学习,唯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消解晚年可能遇到的孤独与寂寞。
江苏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老龄文明智库副理事长,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卜宇现场为陈友华教授颁发主讲感谢证书。
本场专题研讨会全程在“老龄文明”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新华网、我苏网、荔枝新闻、交汇点新闻、新江苏、紫牛新闻、zaker南京、新浪网等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同步直播,全网点击量达131.9万。据了解,老龄文明智库专题研讨会将每月举行一次,邀请智库专家及老龄事业方面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对老龄事业发展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扫码回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