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云山万里,几代人的不懈追寻,文物终于“回家”,英雄不再“无名”。
4月5日上午,“云山万里 从家到‘家’——2023‘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通过庄严仪式、隔空回信、后人讲述、文物征集等形式展现雨花英烈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让“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不断寻访发掘“红色家底”,让英雄不再“无名”
清明节,苍松翠柏映衬下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格外庄严肃穆。上午9:00,雨花英烈亲属代表、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消防员、司法警察、医护人员、中小学生等近500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广场举行祭扫仪式,为英烈敬献上手中的鲜花。
“邓中夏、吴振鹏、陈原道……无数革命先驱壮怀激烈,碧血浸透雨花山岗。从昨天到今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血脉流淌,这就是中华民族从未被磨难所压垮、不可战胜的精神脊梁。”在巍峨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成员深情朗诵清明主题献词《雨花·清明祭》,表达对烈士的无尽思念和崇敬。“从先烈身上,我不断汲取着奋进力量。我将继续以满腔热忱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切实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现场参加祭扫仪式的“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好人”高洁表示。
不断挖掘红色家底,是更加深刻和实在的缅怀。在当天的活动现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公开展示了清明前夕寻访团队专程前往浙江、西安、贵州等地追寻英烈事迹的最新发现成果。
在宁波象山,寻访人员从当地的党史部门、烈士后代口中得知了郑光祖烈士更多动人的故事细节。“他是我的伯公,从小我就听家里的长辈讲他是为了新中国成立献出自己血和肉的人,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光荣。”郑光祖烈士后人郑文斌说。“郑光祖家境殷实,他在南京秘密从事地下活动被捕,又受到叛徒告密,被暗杀于南京陆军第一监狱。”宁波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科长史复明说。“此次寻访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郑光祖烈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例如砚台、笔墨等。”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说。
这个清明节,身在贵阳的雨花英烈宋良诚的侄子、年近八旬的宋纯椿终于可以“告慰先人”。宋良诚是贵州绥阳县人,他在同乡冷少农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宋良诚被捕入狱,同年6月被杀害在雨花台。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宋良诚的烈士身份一直无法确认。宋纯椿收集了大量资料,走访、致函了诸多部门,坚持了20多年。得知此事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与贵州省委党史办、遵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绥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反复沟通、协调联络,终于在2022年,共同推动宋良诚烈士身份成功认定,烈士信息录入中华英烈网。
“我们要把更多英烈的事迹细节进行研究阐述后,用丰富的展示形式加以传播。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为了让英雄不再无名。”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说。
女儿给烈士父亲回信“我虽已九十高龄,但仍在传承红色基因”
1933年,中国共产党还在内外压力的困境中步履维艰、上下求索。不少雨花英烈在这一年牺牲,包括吴振鹏、邓中夏、罗登贤等。今年是他们牺牲90周年。
90年前,吴振鹏烈士在狱中给自己尚未谋面的女儿王行写了一封绝笔信:“孩子,用你的美丽来延续父亲执着的灵魂,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来验证生命的承诺!”
如今,90年过去了。不久前,烈士的女儿王行在病床上,亲笔写下给父亲的回信。满满两页纸,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也是一名烈士后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传承故事。
“我常在您的照片前默诵您给我的遗书,总感到您就坐在我的身旁对我说话,给予我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虽已九十高龄,仍然与孩子们一起,继承您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昨天的活动现场,吴振鹏烈士的外孙、王行的儿子黄品沅诵读了这份感人肺腑的信。黄品沅还依照母亲的嘱托,将这封信留在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母亲表示,这样离外公更近。能让更多人看到。”
纸短情长,现场许多观众热泪盈眶。“吴振鹏烈士和王奶奶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他们是多么地思念对方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吴振鹏中队的孩子们说。
77岁的她从西安赶来雨花台,捐出父亲的亲笔书信和照片
“莉莉是那样乖巧。莉莉不是眼痛吗?可要多给吃些鹧鸪菜,说这药小孩吃了非常好……”这是雨花英烈高波给妻子的家书,信中提及的“莉莉”,正是他的女儿高安莉。
“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叫过‘爸爸’。”活动现场,77岁的高安莉特意从西安赶来雨花台祭拜,数次哽咽。“我之前不知道父亲是谁,长什么样子。上中学时,看到《革命烈士诗抄》中的一首《狱中诗》,作者简介很像我父亲的经历,我连忙写信向母亲询问。母亲回信给我,说就是我父亲,因为我那时候还小,想等我长大再告诉我。”她说。
对于妻女,高波有着太多的眷念和不舍。他在狱中给妻子写下遗书:“我和你及安莉女儿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人类的解放事业,是光荣的。我死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同志。我们的革命事业必胜……我的身体被国民党反动派毁去了,但我的灵魂永远不会被毁伤。要把女儿带大,接班完成我未完成的事业,要女儿参军给成千上万的烈士报仇……”
父亲的嘱托,高安莉铭记在心。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军,但她选择当一名“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回应父亲的期许。高安莉用行动继承了父亲的奉献牺牲精神,如今年过七旬的她依然坚持每周坐诊,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而她的女儿高璐则选择了参军入伍,继承了外公的遗志。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高安莉还将10多件珍贵史料文物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包括父亲学习时的材料、母亲与父亲的来往信件、老照片等。
发布“征集令”,深入开展“红星计划”让文物“回家”
“这些东西能够保存下来不容易,我们家一直视若珍宝。唐山大地震后,母亲把家中珍藏的皮箱拿出来放在防震棚里,我从里面发现了父亲的信件手稿资料。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唯一念想,本来我舍不得捐,想一直放在身边看着,但是我相信放到雨花台能教育更多的人。”高安莉深知,父亲的这些遗物是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让她欣慰的是,她所捐赠的物品,将通过雨花台发起的“红星计划”,得以最好地保存。
2016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发起抢救性的文物征集活动,并于2019年将其命名为“红星计划”。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文物史料,活动当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特向社会各界发布了革命文物和史料征集倡议,广泛征集“与雨花台烈士相关的史料、文物及文献;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实物、文献资料及口述史料等”。
“雪花飘,雪花飘,血流心头像黄河,报仇雪耻要吃苦,抗战到最后的胜利呀……”活动现场,南京晓庄学院的同学们演奏了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烈士联手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而刊载着《雪花飘》的珍贵周刊——出版于1942年的《青年音乐》,正是在今年2月由南京晓庄学院通过“红星计划”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时隔80多年后,振奋人心的旋律从竹笛上飘起,穿越时空,让红色文物记录的红色旋律得以更好传承,让英烈精神成为激励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不懈做厚红色‘家底’。如持续深化开展‘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联合南京大学积极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红色智库提档升级等。同时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与智能技术、数字传播深度融合,让网络成为提升雨花台红色文化全国影响力的‘推进器’。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全新生命力。”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斌表示。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