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扫地僧”、医院里的“救火队员”……麻醉医生可不止这一个绰号

2023年03月27日 15:22: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月27日至4月2日是“中国麻醉周”,今年麻醉周主题为 “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在麻醉周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将推出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2023年中国麻醉周

  他们被称为手术室里的“扫地僧”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刘存明介绍,很多人都认为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最“清闲”的人,他们普遍觉得麻醉就是在患者推到手术室后打一针,让患者睡着,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就完成了,其实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远不是这么简单。麻醉医生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在术前,麻醉医生需要依据手术方式、患者身体基本素质、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身高体重等多种因素做好术前准备;在术中,麻醉医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依据实时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在术后,麻醉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定期进行访视。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任何紧急情况,都需要麻醉医生牵头组织抢救,“hold住”全场,可以说麻醉医生对平稳患者生命体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麻醉医生常被业内戏称为“扫地僧”。

刘存明正在做手术前的相关准备

  麻醉科:医院里的“120”

  刘存明主任表示,麻醉科就是医院里的“120”,常常是“救火队员”般的存在,也是急危重症抢救的“先锋”和主力。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内,只要有患者的地方都贴着“6000号”这个电话号码,这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插管电话,也被大家认为是院内的“救命电话”。这个号码24小时保持畅通,当患者性命攸关之时,只要医务人员在院内任意一个地方拨打“6000号”,插管程序就立刻启动,麻醉医生就会拎着插管箱奔跑而来,第一时间赶赴急救现场。

麻醉医生正在急诊进行气管插管

  无处不在的“麻醉人”

  据刘存明介绍,现代麻醉学是医学领域中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我国麻醉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该学科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麻醉及无痛理念的逐步完善,麻醉医生已经走出手术室,职责范围已经扩大到术前门诊、术中麻醉、术后康复,不仅为外科医师提供舒适便利的手术条件,还肩负着全体患者手术安全的重任,践行着为患者提供无痛舒适化诊疗服务的使命。在内镜室、支气管镜室、产房、宫腔镜室等诊疗室内都能看到麻醉医生的身影,他们为患者、产妇缓解因恐惧、疼痛、恶心甚至呼吸困难带来的痛苦感受。

麻醉医生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进行麻醉操作

  镇痛泵是麻醉医生另一种形式的陪伴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忍受,其实,疼痛本身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刘存明表示:“不建议患者用‘硬汉式’态度扛下所有痛苦,因为绝大部分疼痛都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而镇痛泵的个体化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

  术后镇痛泵能持续地将麻醉医生配好的镇痛药物从静脉、肌肉、皮下、硬膜外等途径注入患者体内,完成镇痛治疗。镇痛药物在血浆中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在使用术后镇痛泵的过程中,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下术后镇痛泵的自控镇痛按钮,就会让适量的镇痛药物进入体内,从而使镇痛效果更加完善,更加个体化。

  “慢性疼痛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即将开启

  3月31日上午08:30-10:30,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新大楼门诊2楼将举行第六届“慢性疼痛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多位专家将在现场开展义诊活动,为广大患者答疑解惑。义诊活动的疾病诊疗范围主要包括:头及颌面部疼痛、脊柱源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四肢关节疼痛、软组织疼痛、创伤及手术后疼痛、血管源性疼痛、癌痛及其他慢性复杂性疼痛疾病,有需求的市民朋友可自行前往就诊咨询。

  (通讯员/蒋金娣 邹旗 侯雨萌 金文杰  编辑/沐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