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桥下空间,要大变样!

2023年02月08日 17:22:35 | 来源:无锡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前几天,我们报道了无锡最大的桥下公园高浪路机场路桥下空间改造完成的消息,就在昨天,又有好消息传来。

  《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正式发布,未来,无锡的桥下空间即将集体“大变样”!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

  地处太湖流域,川流众多,河泽遍布,峰湾相间;山在城中,城在湖边;运河从南到北穿城而过,梁溪河东联运河西接太湖;城市紧邻太湖,太湖环抱城市。

  千百年来,无锡以水著称,水系成网、水脉绵延,市区面积 1643.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0%,也因此,无锡的桥梁众多,是无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桥梁是城市为解决交通问题而架设的,在梳理城市交通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另一种空间形式——桥下空间。

  桥下空间的空间特性为模糊空间、邻避空间,这些被抬高的、体量巨大的高架设施在城市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也带来了空间昏暗、封闭、噪音大等等的普遍印象。

  而在无锡,桥下“灰”空间正在变 “亮”。

  冬日暖阳下,位于机场路和高浪路高架下的儿童游乐园人声鼎沸。荡秋千、玩沙子、骑单车,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这里尽情玩乐,好不惬意,而高架桥的另一侧,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这个我市规模最大的桥下空间利用项目,东南区以儿童活动为主,东北区以老年休闲为主,西北区以球类竞技为主,西南区则是全龄体育公园的配套设施——停车场。

  上午十点半,隐秀桥下两三组运动爱好者正在打乒乓,你来我往间,汗水肆意下,一旁的稚龄小儿兴致盎然地拨动着各种符号,还发出快乐的叫声,爷爷端坐在木制长椅上,目光所及之处,动感活力的灰蓝色沥青纹理地坪让整个空间清透爽净。这是约900平米面积的梁溪河畔全龄段休闲活力桥下健身花园,相比之前灰暗杂乱,堆满泥土的桥洞,已是两番世界。

  下午时分,路过宜兴东氿大桥下的市民心情格外美丽,巨大的展翅蝴蝶,也成就了这个空间的名字——“舞蝶口袋公园”。“口袋”空间不大,各种设施却是一应俱全,包括健身步道、健身器械、儿童玩乐、文化展示、景观造型等等,设计美学让城市里本就“被遗忘的角落”利用到了极致,视觉堪比效果图。

  晚上八点,吃过晚饭的年轻人走过蠡溪桥下,突然会被一侧的互动感应墙所吸引,随着人的肢体动作,墙上也会伴随感应出渐变特效的光影形象,配合灯光音效,这一路走过去,俨然有了模特走台的效果。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蒋海州介绍,总面积270平米的蠡溪桥下艺术花园以“艺术体验、互动感知”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另一侧则以水波涟漪之态绘于桥墩,跟感应设施相得益彰。

  (改造前)

  (改造后)

  本周即将改造完成的蓉湖大桥桥下空间,原为停车场,北侧为运河公园,南侧为居民区,结合现状及周边居民需求,因桥施策,以“活力街头运动走廊”为设计理念,在保留原来部分停车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休息小憩区、学生安全通道、艺术互动装置、滑板天地等,在满足周边居民的运动休闲需求的同时,打造多元功能的活力景观桥下空间。

  ……

  “桥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城市高速建设与扩张的附加物。如若缺乏有效持续的关注整治,就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滋生环境脏乱、乱堆乱放、违法开垦等无序使用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居民对打开桥下空间有着迫切需求,呼声最高的功能集中在停车、充电、绿化、健身这几项基本需求。通过“城市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这些灰色空间自身的场所价值和美学价值逐渐显现,经过得当的改造,完全能从中诞生新的公共空间类型。

  因此,由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牵头编制的《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应运而生。

  桥梁一般是指为解决一定距离间的交通联系,或使原有的交通联系变得更为畅通,而在地面或水系之上修建的构筑物,无锡市的桥梁主要分为高架桥和跨线桥,这也使得无锡的桥下空间具有如下特质:

  大:跨水桥桥下空间占比最大

  根据对无锡市桥梁现状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无锡市跨水桥在所有桥梁类型中占比最大,已达到约88%。

  邻:桥下空间多与绿地紧密相邻

  约有71%的桥下空间均紧邻绿地,也适合与之一起设计利用。

  联:沿河桥下空间具有联动性

  在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梁溪河、伯渎河等主要河流上,间隔约1-5公里就有一座桥梁分布,且由于视野开阔,均相互可见,多数情况沿河空间可串联或穿越多个桥下空间。

  基于此,桥下空间利用应遵循安全、人本原则,推动从“劣势空间”到“活力空间”、“魅力空间”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实现五大思路转变:

  ●从“边角余料的闲置空间”转到“金角银边的开放空间”;

  ●从“桥梁工程设计”转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

  ●从“修补缝合”转到“更新指引+新建指引的共同发力”;

  ●从“单层空间”转到“多维立体空间”;

  ●从“强调土地利用”转到“促进社区融合发展”。

  在进行桥下空间利用改造时,应“一桥一策”提出设计策略,“因桥制宜”根据桥下空间利用提升的必需性、可行性进行合理、高效利用,各市(县)区做好辖区内桥下空间利用提升设计方案,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进行技术指导并对设计方案审查,重要的桥下空间利用设计方案应还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有的桥下空间面积大、架空高,改造时植入“街区文化”,建设多元主题的体育公园、彰显城市活力;有的桥下地带常有人往来、环境相对安静,可以摇身化作“桥洞咖啡馆”,为匆匆行人带来“小美好”;有的桥下空间相对开阔、环境宜人,修整后成为滨水绿地步道,宛若“钢铁森林”中的一块绿洲。这些突破惯有思维的成功实践印证了,只有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断提高精细化水平,方能更好地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未来,在城市更新中,应更多融入实现公众的想象创新,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共促城市发展。

  总之,桥下空间利用应根据桥梁及周边的具体情况,通过情况分析、功能分析、空间释放、环境提升、设施增补、场景融入、生态增效等策略进行利用与设计,切实解决桥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设计理念问题、无序占用问题、整体风貌问题、人文特色等问题,打造城市更新和公园城市建设亮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贡献力量。

  《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适用于无锡市主城区,江阴市、宜兴市主城区范围内的道路桥梁的桥下空间,其中,桥下空间较高、城市中心区域公共空间紧缺、周边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与活动场地、与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相关、与滨河绿化相关的桥下空间均是导则主要的适用对象。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处处长王文姬表示,此前已对全市一千多座城市桥梁进行了细致排摸,约有五成左右适合改造再利用。

  据了解,首批40个桥下空间,将于兔年春季完成整治提升。届时,它们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串珠成链,将原本沉闷的“灰色地带”拓展成多彩的“生活空间”,于细微处让无锡这座城市,更让人魂牵梦萦!

  (部分图片来源:无锡市政园林 无锡城管在线 无锡锡山城管)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