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现实可行性,1983年2月5日,邓小平乘专列离开北京,亲赴江浙地区视察,第一站就选择了苏州,并于次日(2月6日)抵达苏州。
苏州干部群众的创新实践给邓小平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苏州,也成为了邓小平同志“小康之家”构想的印证之地。
今天, 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伟人,汲取力量,继续朝着新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小平同志这个美好愿景
最先在苏州得到印证
时间回溯到40年前,立春刚过,江南的春色比往年来得更早,苏州虎丘冷香阁的梅花开得正盛。
1983年2月6日下午,一辆乳白色丰田面包车缓缓驶入苏州南园宾馆,平稳地停在一排平房前,从车上下来的正是邓小平。
谈起那段宝贵的时光,曾参与接待工作的南园宾馆工作人员顾德成仍然难掩激动——“当时老人从十全街那边进来,下榻南园的时候,是非常和蔼可亲的,与员工照面都面含笑容,坚持俭朴生活作风,饮食起居,没有半点特殊要求。”
2月6日至9日视察期间,邓小平听取了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江苏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苏州的太湖、园林和城市面貌,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新面貌、新变化。
重点就小康社会建设,同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地求证。
当时,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接近800美元。“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小康景象是邓小平特别关心的问题。
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苏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人均800美元后,群众生活将发生的吃穿用、就业、住房、公共福利事业、精神风貌等方面的变化,邓小平听了很是欣慰,称赞江苏和苏州的工作搞得好,了不起。
20世纪80年代的苏州
苏州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让邓小平对小康社会构想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在视察太湖时,他望着岸头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农民小楼房说:“我这一次来到江苏以后,发现老百姓都喜气洋洋的;另外你们这儿建了那么多新房子。农民都有房子住了,非常好!”
20世纪80年代的苏州农村面貌
后来,邓小平将苏州工农业总产值人均800美元呈现的面貌归纳为六个方面: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
在他看来,苏州呈现出的小康社会图景六个方面,就是未来整个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每当重要场合论及小康社会建设问题,邓小平都会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来描述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邓小平通过这次苏州视察,对全国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更加坚定,对实现小康社会的蓝图有了一次直观的体验和认识。人均接近800美元苏州人民六大方面的发展变化,给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以最生动的素材,帮助他勾勒出小康社会发展的美丽图景,对实现小康社会的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邓小平视察苏州,让苏州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感怀于心,小康社会建设更是一路扎实推进,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1988年提前12年实现“翻两番”战略目标;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超百亿元,进入人均超800美元城市行列。如今的苏州,古韵今风交汇,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更是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答卷,正朝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前进。
春到姑苏展新颜
小平同志为苏州古城保护指明了方向
2月9日,苏州天气晴好,工作人员建议已忙碌3天的邓小平放松一下,去苏州虎丘走一走。恰逢农历春节前夕,园林里游人如织。邓小平事先一再嘱咐,园林要像往常一样开放,不要封园。
这一天,邓小平穿幽径,步曲桥,拾石级,攀楼阁,步履稳健,游兴甚浓。在虎丘致爽阁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孩子正在游玩。邓小平走上前去,同他们攀谈。年轻夫妇认出了邓小平,惊喜得不知如何是好。邓小平问他们生活过得怎么样,小夫妻俩抢着回答:“在您老人家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过得很好,越来越好!”邓小平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是在此次视察苏州期间,邓小平一再叮嘱苏州的同志说:“苏州园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古城风貌,否则它的优势也就消失了。要处理好保护和改造的关系,做好既要保护古城,又搞好市政建设。”由此为苏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和报批,1986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至此,自1977年起制订,历时近10年,国家、省、市三级以极其认真、科学的态度,先后经过十多次大的修改和完善,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终于获得批准。
《批复》确定苏州的城市性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明确苏州城市建设“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发展路径。
保护古城与新区建设,两样都要抓,两样都不能落下。在国务院批复的直接指导下,苏州的城市建设开始走上科学、有序、规范的发展之路,为苏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筑起更为有利的平台和空间。
40年弹指一挥间,今昔对比,苏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3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只有52.5亿元。2022年,达到了23958.3亿元。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苏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豪地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幅,锦绣江南鱼米乡的美丽画卷。
如今,踏上新征程的苏州,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努力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