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同步举行。活动以“青年创意推动跨文化对话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吸引了4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9名青年代表参会,凝聚青年智慧,展现青年担当,推动不同文化与文明真诚对话、互学互鉴、共话未来。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年,搭建了一个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的载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们心手相连,目标一致,民心相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会青年代表们合影
今年的特别对话活动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代表、联合国青年领袖代表等通过互联网接入会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女士、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夏心旻、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郑建新和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在会上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
加布里埃拉·拉莫斯视频致辞
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自然遗产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青年人贡献着核心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为全球青年主导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倾听青年声音,践行青年参与。她同时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政策对话平台以全面支持青年发展,与青年携手共建和平、安全和繁荣的世界。
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南京,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南京凭借广博精深的文化体系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不断书写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今年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创新开展“长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特别邀请了外籍青年朋友走进南京明城墙、五马渡码头、南京眼等地,感受古都悦动魅力和现代活力,在互学互鉴中,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共通。
长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
2022“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期间,中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与会青年代表围绕“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以青年的创造力促进遗产保护”“鼓励跨文化对话中的文学创意”两大议题,展开分组研讨,并现场互动、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分享自身心得体会及探索感悟。
议题一的青年代表发言
以“家”之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今年,我的家乡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灾,让我更主动加入到水资源的保护中。”来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阿巴斯·拜格聚焦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传承,带来了农业精准种植、水系污染物清除等治理方案。江苏省作协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青年作家赵汗青细数了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南京白局进校园创新实践等南京探索,表明“以青年的创造力促进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变的课题与努力的方向。”新技术的加入,让遗产保护“活”了起来。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来西亚籍学生蔡绍妃认为,每个人作为古迹保护的隐藏个体,可以通过虚拟体验等AI技术植入,在遗产保护上做出更多看得见的贡献,“文化遗产的背后是每个英雄的故事,我们必须感谢这些英雄。”另一位来自南航的尼泊尔学生瓦力认为,“一些旅游开发、城市开发不可避免地在发生,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活动创新、数字技术等,实现城市可持续更新。”
议题二的青年代表发言
促进跨文化对话中的文学创意,需要认识并打破差异。“在我们国家,拥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来自马来西亚的关浩然,把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走出了与现场青年彼此认识的第一步。就读于南京大学的亚美尼亚籍学生玛奈和乌兹别克斯坦籍学生李克涵认为,“因文化差异而体现的概念、行为、思维等冲突在跨文化对话中显而易见”,鼓励通过文学创意,找到不同国家文化中的共同体系以促进文化共融共通。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姗姗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和“跨界”教育背景出发,阐释了“文学中的许多创意都是由跨界文化产生。”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鑫以“在文学中看见城市”为主题,讲述了卡尔维诺、毕飞宇、叶兆言等中外作家如何用文学叙事讲述城市故事,并分享了自己参与“创意写作与东西方生态”——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创意写作工作坊的经历,“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惊喜发现,语言的隔阂并不阻碍文学创意的生根成长”。
同时,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间对话框架、数字融合等领域的专家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围绕青年参与遗产保护、青年促进文化融合等内容和与会青年代表展开精彩对话。
青年作为国家和世界的未来,不管是担当保护与传承的使命,还是承载创新与发展的重任,都是主力军。自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持续举办,中外优秀青年分享思想、贡献智慧,缔结友谊,凝聚共识,携手合作、互利共赢。论坛鼓励青年提高国际领导力,支持“一带一路”青年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在世界舞台展现青年担当,发挥青年力量,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