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烈日天空下的一场梦野

2022年11月14日 15:22:31 | 来源:知道传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倒真的是个蛮文艺的名字,读到一半才想起来,这取自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台词。刚返校,学校正好网课,这本米白色的随笔,陪我度过两周以来每一个刷完GRE的夜晚。

  我本来就很喜欢电影、音乐这样的东西,而书里干干净净的文字让人觉得怪亲近的,读着很放松。所以晚上背完单词,总是会合上电脑,看个四五篇。如果说常规的、尖刻又不近人情的文艺批评是晦涩的馒头,那《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就像是我小时候爱吃的伊利奶片,很好嚼,很轻快,且又有一丝甘甜的回味。

  这个奇怪的比喻,真是很贴合本书的气质。就像是“与现在所处的自己促膝长谈”一般,明明是文艺评论,但像是在读一个人的生活,可是又与生活无关。我向来觉得审美其实是一件奢侈而私密的往事。看《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时,因为审美的不谋而合,自己的往事倒是一件件往前回闪了。

  全书分成了五个板块:电影、电视剧、阅读、音乐、杂评,几乎是全方位地窥探作者的“审美宇宙”了。文章的篇幅短小精悍,许多章节的开头都由生活场景带入,这大抵是我亲近感的来源。书里的文字大多诙谐有趣,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其实是一个脑洞很大的人,喜欢在正经的用词之间夹杂着奇异的比喻。

  提到《超体》时,他能说到吕克贝松有没有看过《最强大脑》,说KBS的资深制作人徐秀珉时,他又拉出了钱钟书的“鸡蛋妙语”。与其它普通的文艺评论书籍相比,《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随处可见作者对于生活的见解,杂糅在对于艺术作品充满温度的评价中。既有探讨正剧时严肃认真的分析与评价,又有因为作品题材和个人生活经历的重叠,继而毫无保留地抒发情绪。

  我自己最喜欢电影,其又正好在该书的最前面,因而我读得特别仔细。其中的作品大部分原本都看过,理解起来自然是比其它的板块更为透彻,有一种“原来如此”的延宕性与满足延迟感。

  无论是说到姜文在电影中对于青春感觉的表达、男女关系的刻画,还是谈到国产青春片中对于错过的处理,作为大学生的我,总是能够很轻松地共情到这些内容。这些日子正属于我,这些感觉正远离我。

  我很喜欢在评价《匆匆那年》那一篇里,开头的一句话:“我就知道,故事里的事即使打动你了,也当不得真。”因为我常常会自嘲,像我这样的人,实在是很难有超越自己年龄与经历的认知,倒不是我想活在当下,而是现实里有的瞬间太美好了,以至于我愿意扔掉一切的其它,只为不打碎那一个梦。但梦终究是要醒的,属于某一个时刻的瞬间,再真,它也会溜走。

  尽管作者把对于青春的情绪尽量藏于看似客观的文字之下,但总是还能够找到带着忧愁的怀念——这也是此书的特点之一。书里对于不同作品的理解角度,不是同质化的刻板分析,而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用并不掩饰的个人经历与见解去看待。除有个性的文字之外,每次结尾恰到好处的“留白感”,也是书本里我最喜欢的地方。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这本书,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像是烈日天空下的一场梦野,恬淡与炽热并存,又充满着安宁感。如果你有疑问,或许真的能从书里找到答案,即使他们看上去和你的生活毫无关联。用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结尾吧,最近我每每有时间焦虑时,都会想起它:“或许,谁敢与时间为敌,谁才可能无敌。就像每天早晨醒来,我都觉得,生活可以有很多选择,到最后,都只能选择一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