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民族血性与韧性的悲壮书写

2022年11月14日 15:20:52 | 来源:知道传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重击了日军的反动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15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百团大战》,讲述的就是这场战役。影片获得4.14亿总票房,并斩获多项大奖,取得了商业和艺术成绩的双丰收。没有追求宏大与全面,而是在宽广的战争画卷中选取了几场标志性的战斗,以娘子关破袭战、西营坞突袭战、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关家垴歼灭战作为情节重心,镌刻着人物的成长轨迹和情感互动。

  此外影片突出了几位主人公的刻画,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英勇善战,多点出击,再现了“从师到团,从团到连,纵横上千里,你扒铁路,我炸桥梁,你攻车站,我拿矿山”的战斗场景。

  除了英雄人物的群像描写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宏大场面和细节刻画。影片开篇,坦克履带碾过士兵头盔,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尸臭,炮弹声像死亡的号角隆隆作响,满目疮痍的场面,血淋淋地展现了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伤痛。

  为力挽局势,振奋士气,八路军总部决定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的破袭。破袭浩荡,共有一百零五个团的兵力参与。“若不反抗就是躺在棺材里等着腐烂变臭,要想不亡国灭种,就必须挣脱牢笼,闯出一片生机!”这是彭大将军在审时度势后发出的肺腑之言。国家危在旦夕,必须豁出命来杀出一条血路。

  电影《百团大战》以类型片的形式展现了浓厚的主旋律色彩,既有对战争场面的刻画,也有对“百团大战”军事、政治意义的解释。演讲、战前动员等情节与战争戏份融为一体,保证了影片的思想感染力,又丰富了画面可看性,在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电影的序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