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祎:《数风流人物》——理想信念的璀璨之光

2022年11月14日 15:02:29 | 来源:知道传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有必不可解之情,方有必不可朽之作。《数风流人物》通过情感的真实,带出了历史的真诚和人性的温度,编导为此殚精竭虑、尽心竭力,应该说好戏连台。

  文/张永祎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数风流人物》在江苏、浙江、山东三大卫视联播后,迅速抓住观众的感情,引发观众的共情,点燃观众的激情,无论口碑叫好,还是收视出圈,都取得了一份靓丽不俗的成就单。

  但我却要先从剧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瑕疵说起,这就是一个“老外”说话要不要同步配汉语字幕的问题,我们看到,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讲话后,电视屏幕下方马上就会打出汉语翻译的字幕,接下来在场翻译又会把他的俄语翻成中文,接下来又会再打上同样的字幕,这种“音字”紧密对位的咬合关系,看起来好像十分严谨,但实际上却有明显的重复之感。

  删繁就简、惜字如金永远都是艺术的通则。不就是要让观众听懂这句话吗?既然懂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这样重三叠四,如果有可能,建议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讲话下面的字幕去掉,既然是外国人讲话,听不懂就不要打字幕,就是打字幕也要打俄语字幕,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音字”的完全一致性,既具有观众欣赏的真实感,也能增强对翻译的期待感。

  需要强调的是,这仅是白璧微瑕,或者说有点吹毛求疵,就总体而言,该剧通过许多生动而具体、真实而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登上天安门、从兴业路迈上复兴路的波澜壮阔而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无论是“忠于历史,真实还原”,还是“精雕细刻、厚积薄发”,都应该说是江苏创作的又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也应该是一部用高质量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献礼大剧。

  在当下众多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中,《数风流人物》与之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异中有同”:所谓“异”就是有自己独到的角度、独特的构思和独有的剪裁,说得再具体点,就是通过直接叙述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不同人生轨迹的基本框架,真实地表现出了大浪淘沙、火炼真金的历史过程;所谓“同”就是同样塑造了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独秀、瞿秋白等一大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和壮大过程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驱和革命先烈。

  从1919到1949,这期间有许多历史事件,用编导的话来说,他们没有把表现的重点放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上,“而是聚焦‘人’和人的‘故事’”,对于这句话会有不同解读,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此进行具体翻译,那就是要聚焦到人的情感和人的情感故事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有必不可解之情,方有必不可朽之作。

  电视剧确实是通过情感的真实带出了历史的真诚和人性的温度,编导为此殚精竭虑、尽心竭力,应该说好戏连台。

  最为翘楚的部分可分为三类戏

  家庭戏

  比如,毛主席与两个弟弟的故事,陈独秀与两个儿子的故事,杨开慧与三个孩子的故事、向警予与两个孩子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平凡感人,感人至深。

  分别戏

  比如,杨开慧送别毛主席的情景,杨之华送别瞿秋白情景,陈碧英为董必武情景等等。“红星照我去战斗”,“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一样分别两样情”。

  牺牲戏

  电视剧没有回避革命先烈牺牲的场面,比如瞿秋白、陈延年、陈乔年、杨开慧、恽代英、罗亦农、向警予、蔡和森、肖楚女、林祥谦、施洋等,他们一个个神态自若,冷静刚毅,泰山崩于前而不惧,黄河决于顶而不惊,坚韧不拔,视死如归,把共产党人的那种“砍头就像风吹帽”的大义凛然表现得气冲霄汉,气贯长虹。

  这三类戏对应着三种情感:家庭戏对应着亲情、分别戏对应着爱情,牺牲戏对应着革命豪情。三种情感,一样情怀,就是为了充分展现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革命胸襟和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他们用坚定不移书写初心使命用牢不可破书写理想信念,用前赴后继书写家国情怀,他们将信仰作为灯塔,把生命化为火炬,用敢于斗争的担当精神,用敢于胜利的进取意识,不断地去照亮中国革命征途的光明前景。

  说实话,要把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讲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意,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

  编导精益求精、精心打磨,努力做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特别注重选取那些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心的历史片段,以深入其中、烛照幽微的方式,通过润物无声的深情演绎,愈发彰显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和有滋有味的艺术特点。

  一是注重引人入胜。陈延年和陈乔年一出场就自己的父亲抛弃了自己的母亲,所以父子关系总显得格格不入,生活中的分歧,有时也变成了工作上的冲突,他们见面不是争吵就是准备争吵,不是避而不见就是不辞而别,这种对立的情绪越堆越高,本以为山洪爆发,但没想到忽然有一天,两个儿子主动去看父亲。陈延年还破天荒地学着母亲的手艺,给父亲做了一碗他最喜欢吃的茼蒿烧豆腐,陈独秀尝了一口,咀嚼出了这份心意的美好味道。

  同时,陈独秀在知道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上或工作上取得成绩,也甚感欣慰,引以为傲。两个儿子牺牲后,他悲痛欲绝,来到陈延年的墓前,说出了一大段发自肺腑的内心独白,同时代表着陈乔年去了他曾想去而未去成的地方,他是想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两个儿子深切的怀念之情,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些不易发现的舔犊深情。

  所以,当我们重新来梳理陈独秀和两个儿子关系的时候,这才发现接通他们内心世界的除了共同的革命志向,还有的那种血浓于水的澎湃亲情,编导很细心地把它们一一都发掘了出来,通过层层铺垫,步步蓄势,让这段跌宕起伏的父子之情,在电视剧中变得如此的引人入胜。

  二是注重刻骨铭心。想必大家对李大钊慷慨就义前给自己妻子洗头的这场戏,印象格外深刻。这是平常之举,也是非常之举,不仅表达对与自己风雨同舟和同甘共苦战友的崇高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对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的深深愧疚。

  他觉得这么多年来是妻子分担了自己全部的后顾之忧,他希望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为自己的妻子做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面临“断头”还要帮妻子“洗头”,“无情未必真豪杰”,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动人心弦,震撼人心。

  三是注重点铁成金。当国民党军官问瞿秋白在刑前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你们师长送我的铁观音,我刚喝了第一泡,听说茶要喝二泡,让我喝完这第二泡吧,然后,就旁若无人地提瓶倒水,自斟慢饮,恰如往常,又非同寻常。

  应该说,通过这个喝茶的再经典不过的精彩细节,把瞿秋白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对死亡的无惧和对敌人的蔑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张永祎

  文艺评论家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