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触手可及——倾力绘就“强富美高” 新江苏淮安答卷

2022年10月25日 10:35:22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已至。

  站在2022年金秋时节,回望过去十年,同全国全省一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各项事业也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

  十年来,淮安综合实力加速提升,经济总量相继迈过3个千亿台阶、是10年前的2.35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6%,PM2.5浓度实现“五连降”;“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愈加响亮。

  “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淮安答卷,时间给出了答案。

  经济强: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

  主导产业点燃发展引擎。党的十九大以来,淮安全方位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从2016年至今,食品产业产值年年超过千亿元。目前已有中烟、双汇、旺旺以及上市公司今世缘酒业、井神盐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全球第一大线路板生产基地——庆鼎精密电子、全球第一大笔记型电脑键盘制造商——达方电子、全国最大的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基地——澳洋顺昌光电等一大批产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中化国际骏盛新能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中国化工集团安邦电化、中国石化集团清江石化、台玻集团实联化工、江苏盐业集团井神盐化等一批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集聚淮安。

  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特色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整市域、全品类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淮味千年”授权企业的总销售额突破250亿元。十年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456.1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7.04亿元,年均增长5.3%,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进步。

  服务业释放发展新动能。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和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周等大型主题活动让运河文化传播更广,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西游乐园、方特东方欲晓开园迎客,“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口口相传。十年间,淮安接待游客最高年份突破36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最高年份突破47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五大新晋红色旅游目的地。

  十年来,淮安综合实力加速提升,经济总量由2012年全国第80名上升到2021年第59名,“国际机场梦”“高铁梦”“城市轨道交通梦”“高架梦”等照进现实,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先后建成国家级综保区、国家级高新区。

  发展快车,就在淮安。

  百姓富: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

  医保报销了大部分手术费用,看病再也不用愁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垫付费用,大大减轻群众负担;“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老百姓方便快捷享受医保服务;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进一步减轻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就医负担……一张张“健康成绩单”,让老百姓看病有了“医”靠。

  中心城市建设初步呈现现实模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末的53.50%提升至2021年末的66.21%,居苏北第一。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107万平方米,惠及21万户居民,完成棚改项目169个,4.5万户群众出棚进楼。

  创新创业激起高质发展澎湃动力。在淮安,“双创”正在汇聚起众智汇众力,迸发出的热力也在更大地激发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功获批开展新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先后出台《淮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制定研发投入奖补等配套文件,形成“1+1+10”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劳务品牌盱眙龙虾全产业链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各类龙虾人才3000人,将盱眙龙虾制作技艺传播到全国各地并走出了国门,带动就业1.2万余人。

  “学在淮安”品牌不断擦亮。推动教育事业在资源优化、优质均衡、师资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资源供给的重要抓手,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纳”模式,带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加快发展。学校总数由2012年的493所增加到2021年的983所,在校生总数由2012年的72.9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2.71万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为2.01,疫情防控精准有效,获批全国首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幸福平安,就在淮安。

  环境美:美丽淮安图景充分展现

  碧水穿城过,美景入画来。打开淮安这幅画卷,是一幅清新宜人生态幸福的美丽画卷。

  清晨被鸟鸣唤醒,傍晚在家门口的游园中散步,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去白马湖湖心小岛上“撸”猫,去洪泽湖大堤上看一场落日,去古黄河生态公园里欣赏秋色,去森林公园来一场露营……无论身在哪里,眼前总是碧水蓝天。

  着力抓好治污攻坚。累计投入90亿元完成城市建成区51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100条样本河道建设,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提升,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同口径从2016年的73.3%提升到2020年的90%,增加16.7个百分点,大运河淮安段9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7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54%,优良天数比率从62.9%提升至81.6%,增加18.7个百分点。

  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创新。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金湖建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盱眙、洪泽创成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钵池山公园生物多样性培育工程”入选联合国COP15实践案例。

  十年间,淮安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诗和远方,就在淮安。

  社会文明程度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淮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为动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遍布各地,各种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一个个“好人”“道德模范”接连涌现,榜样的力量点亮文明之灯,照亮前进的路;一首首市民自编自唱的歌谣,赞颂文明淮安,让文明之声口口相传。如今,漫步里运河文化长廊,徜徉于绿树碧水的美不胜收;驻足城市街头,感受车水马龙间的秩序井然;走进居民小区,沉浸在崇德向善的美好氛围……在淮安,文明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发展的强劲动能。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让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更多时代光彩。创排大型现代京剧《杰出楷模周恩来》,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原创舞剧《我的刘老庄》等,舞台艺术赓续红色血脉。淮海戏《天下民心》、现代京剧《杰出楷模周恩来》、现代淮剧《哎呀,我的憨哥哥》、舞剧《血战刘老庄》等突出地方特色、乡土特色的精品剧目,展现乡村振兴现实题材。积极打造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送戏下乡活动一年开展万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十年间,淮安以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成为淮安摘得的首张国际名片;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获得文华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打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香淮安建设品牌,创建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旋律昂扬向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新风典型,全市有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30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82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好人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