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方鱼塘养起鱼来问题可不少,温度、光照、pH值、溶解氧......如果能为鱼塘装上智慧大脑可谓便捷又高效。可是,当智慧鱼塘不智慧,又该怎么办呢?今天(10月22日),记者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速裁庭法官背上国徽前往竹镇大泉村,在鱼塘边布置“法庭”,巡回审理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经过法官现场勘验及耐心疏导,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几年前,老高在竹镇大泉村承包了十几亩农场从事鱼类养殖。为了提高效益,老高与南京某科技公司签订了承揽合同,为自家鱼塘装上“智慧大脑”。据某科技公司称:这套系统具有自识别功能的监测传感器,对水质、水环境信息能进行实时采集,还能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换水、增氧、增温、喂料等设备的运行,预警异常情况,甚至能根据预设数据,自动调控。设备安装完毕后,总价24万元的合同,老高仅支付了10万元,就拒绝支付剩余款项。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某科技公司一纸诉状将老高诉至六合法院。
第一次庭前会议中,老高满腹委屈,向法院列举了设备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导致的损失。老高称:“老鱼塘监控系统经常掉线,鱼塘上的无线网信号时有时无,手机也无法收到水产环境采集的数据,而且就在前几天,因设备不能使用,还导致了塘内大量鲈鱼死亡。”
科技公司则辩称:“我们安装的设备没有问题,并且通过了区农业农村局的验收,是因被告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对农场进行了改建,损坏了埋在地下的电缆和光纤,导致网络数据无法传输。另外,鱼的死亡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温度过高,和设备没有关系。”
为客观了解案情,承办法官张琼和法官助理彭飞决定前往鱼塘现场,实地查看设备安装和使用情况。在法官对老高鱼塘内水产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经过一番实地勘验后,确认该系统不能使用的原因是老高在某科技公司安装好该套设备之后,自主改造过鱼塘,导致该套设备的电路和网络无法接通,且老高也没有下载该套系统的专用APP进行链接。而死鱼问题不能确认死因,也无法确认是否与该设备有直接关系。
一方是迫切希望收到尾款的某科技公司,一方是希望智慧鱼塘能正常使用的老高。为了解决双方的难题,法官在勘验后就地组织双方调解。由于双方前期矛盾极大,两名法官进行了分工,分别对原、被告采取“背对背”的调解。她们将双方当事人分开,结合争议焦点就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调解建议。经过法官们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逐渐放下心中芥蒂,面对面 地协商解决纠纷的方法。
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扣减某科技公司部分费用,让老高找在场的第三方替代铺设电线和网线,保证在下次勘验前该套设备能正常使用。半个月后,张琼和彭飞再次驱车来到老高的鱼塘。这一次主要是勘验该套设备改造后的效果。在法官的组织下,老高现场调试无线APP系统,经过改造,该套系统的使用没有问题,双方对设备验收进行了确认。
法官就地布置简易的“法庭”,在鱼塘边组织双方进行第二次调解。对于该套设备的使用双方已没有异议。经过法官几个小时耐心的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在应付金额上各自退让一步,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南法轩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