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军医了不起,战场上立下誓言,后成为我国脑血管外科开拓者

2022年08月15日 16:15:2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2年夏,东部战区总医院:

  窗外是盛夏的似火骄阳,东部战区总院神经外科的监护室里仪器有节奏的滴答作响。长长的走廊上,此时迎面走来一群医生,最前方的那一位,虽已过耄耋之年,却在今日再次穿上了白大褂。他依旧步履坚定,脚下仿佛带风,一如几十年来,他曾经无数次在科室走廊上奔跑着抢救病人,与时间赛跑;也曾无数次在无影灯下挥汗如雨,完成一台台精密的高难度手术。这里是他有点陌生却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这位老人叫刘承基,今年99岁,是科室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脑血管外科的开拓者。

  现任科室主任马驰原教授向刘承基教授介绍着这些年科室又新发生的变化:“刘主任您看,我们科里自己有CT了,而且这个CT带轮子,可以直接推到病人的床边去。病人不动,我们机器动,带着呼吸机的病人和不能移动的病人,我们就直接把CT移到他旁边去做!”刘承基教授闻后欣慰点头。当听到科室现在已经有160多人的医护团队,169张病床时,刘教授高兴地说道“160,很好啊!”

  这个160里凝聚着的,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从初建到今天,取得全国领先水平的一座座里程碑式记录。

  看到伤员病情,他立下誓言,创下多个第一

  刘承基教授1923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本科。朝鲜战争爆发报名参加了南京抗美援朝医疗团”,被安排到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后勤处卫生处当急救医生,肩负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在为前线伤员们手术时,刘承基发现被弹片击中头部的很多战士都并发癫痫,从此立志潜心研究癫痫1952年,刘承基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重新回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工作,为了战场上立下的誓言,1984年神经外科在总院正式成立,刘承基任科主任,从此创下多个第一: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异体脑垂体移植手术,国内第一个开展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技术,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小血管架桥术的前辈之一,出版了第一本脑血管病外科学的专著《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开展国内首例自体胃网膜移植颅内外搭桥手术等等。

  从90后到90后,传承的力量在东总神经外科延续

  在神经外科的会议室里,99岁的“90后”长辈刘承基教授与科室里的成员亲切交流,他微笑着称呼90后的晚辈们“小丫头”、“小伙子”,看着从科室中流砥柱到年轻力量济济一堂的场景,刘老格外欣慰。当年他做手术的时候,由于科室初建,人员极度匮乏,条件十分艰苦。

  那时候就我一个人,没有帮手,护士也不熟悉,我做完手术以后就守在病人床边,累了就在空病床上休息,直到病人平稳以后才回家。因为神经外科的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迅速,那时候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

  “想起刘主任当年线扎动脉瘤手术,至今我都觉得这项绝活无人能复制,这个难度真的特别大!”提起刘老当年线扎动脉瘤的绝活,马驰原主任充满了敬佩。当时进口动脉瘤夹极为昂贵,国产动脉瘤夹尚未研制成功,刘承基教授用丝线结扎动脉瘤颈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通过显微镜,刘教授娴熟地分离动脉瘤,绕过丝线结扎瘤颈,场面既惊心动魄又总是能让人抚掌叫绝。

  刘承基主任笑着谦虚回忆道,“动脉瘤来势汹汹,一旦破裂,致死率极高。那时候动脉瘤夹很难找得到,即使有,也很难有适合使用的,没办法,不得不用线扎,生命至上,再难也要想办法!”

  而正是诸如刘老这样的前辈们不断地“想办法”,当交接棒来到现在时,神经外科的微侵袭技术已经给神经外科的手术理念和手术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今年下半年,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将举办神经微侵袭年会,“微侵袭神经外科”这个概念的中文翻译,正是源自于刘承基教授之手。当年他第一次提出微侵袭神经外科这一词时,对原文“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反复斟酌,并发出几十封信征求全国各位专家的意见,最后定夺,还创办了第一本《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东总神经外科这些年也不负刘老的期待,在神经内镜、神经介入、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神经内镜手术经验,微侵袭神经外科的理念和技术已扩展到神经外科手术各个领域。

  谆谆嘱托:要能吃苦,要肯奉献,要心灵手巧

  “刘主任,那时候没有头颅CT,您还能将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了如指掌,真的很了不起!”林毅兴主任十分佩服地说道。

  那时候没有CT,只能靠脑室造影和气脑造影这样简易的方法来判断病情,直到我们开展脑血管造影,大大提高了颅内疾病的诊断率,但是做椎动脉造影就相当的困难,后来我想到可以从股动脉插管,经动脉上行到达主动脉弓再到达椎动脉做造影,这是当时没有的技术!刘老讲起椎动脉造影的起源,眼睛里充满着亮光和骄傲。随后他叮嘱大家,虽然现在的条件与当年相比虽已极大改善,但要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无论生在哪个年代,都一定要坚持三点:一是要能吃苦耐劳,二是要有奉献精神,三是要心灵手巧。得知科室正在装修升级且要筹建神经外科的科史馆,刘老十分赞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说:“今天我看到了神经外科的传承和努力,未来任重道远,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