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外在体现。近日,南通出台《南通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启动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中提到,行动开展至2024年,市区主要道路两侧箱体、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小微空间绿化等方面问题基本整治到位,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市容环境短板基本补齐,城市景观容貌更加靓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
城市家具提升,激发城市魅力
报亭是不可缺少的城市文化符号,曾经的报亭是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主要阵地之一。14日,记者来到市区人民路的一家报刊亭,案前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当日的晚报,还有内容丰富的杂志刊物供市民翻阅选购,崭新的雨棚既有遮阳又能挡雨的功能,“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城市”的宣传标语醒目贴在报亭的显眼处。原本显得杂乱的报刊亭经过整改后,变得干净整洁,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以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的要求,今年4月起,南通邮政公司将对报亭存在的亭体破旧、污渍等问题进行处理,外观水洗、上漆,在改善城市景观容貌的同时,重焕文化生活中那抹清新的绿色。
“城市家具是指城市街道上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例如候车亭、招牌、售货亭、路灯、垃圾箱、小型雕塑等,是体现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城管局整治处处长杨军介绍说,此次行动方案中提出,通过城市家具有序提升,重点整治设施缺失、功能不全、外观陈旧破损等问题,按照标准化、系统化思路,努力打造宜人、和谐、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激发城市魅力。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造城市治理亮点
白色的镂空铝合金店招、平整干净的道路、绛红色的人行道砖……经过半年时间的改造,平安路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市民眼前。
平安路起自濠南路,一直延伸至人民路。10多年前,随着市区环城东路上颇具特色的“女人街”沿线店铺纷纷搬迁至平安路,让平安路成为市区一条有名的商业街,承载着不少通城市民的美好记忆。原本的违章建筑被统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颇具特色的白色栅栏,间杂各种绿树,清新自然,十足有“范儿”。
“平安路在2021年纳入城建计划进行美丽街区改造,从去年7月18日起开始整体改造。提升改造涉及路段总长816米,除了路面‘白改黑’,人行道石材铺装外,还对平安路所有雨污水管、燃气、自来水、电力管线更新换代,通信杆线、供电电杆等全部入地。”城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姜晓伍介绍说,平安路整体改造统一对沿街商铺进行外立面提升,如今这条路打造成崇川区活力、宜居、富有生活气息的美丽街区。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是群众生活的必经之路,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城市环境问题,市区城管系统瞄准城市管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组织开展了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记者从城管部门了解到,今年市区将完成惠虹路、新和路、大码头西巷等37条背街小巷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市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改造建筑立面等方面,重点整治市容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按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文明有序的思路,把背街小巷打造成为城市治理的亮点、文脉传承的载体、和谐宜居的家园。
精雕细琢,扎实开展专项行动
不少市民发现,如今道路两旁的不少电力供电箱(房)、运营商配电箱及部分交通信号机被包装美化,统一的灰色为主色调显得更加整洁美观,对影响行人通行、存在安全隐患的箱体也“隐化”至绿化带或围墙内,和周边环境协调一体。此次整治行动还将对市区964个箱体包装出新,重点整治箱体陈旧破损、颜色不统一、有碍市容观瞻等问题,按照优化整合、规范设置、包装美化的思路,推动实现箱体整洁、有序、美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和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密切相关。此次行动方案中的五大项专项整治任务分别是主要道路两侧箱体、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小微空间绿化和背街小巷专项整治。根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部署,结合城市管理现状,围绕城市主要道路和背街小巷两侧,尤其是道路交叉口周边城市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开展整治。
记者从此次行动方案牵头部门城管局了解到,新一轮整治更加注重对小微空间的微治理、微更新,避免大拆大建,通过拾遗补缺、整旧出新,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把市区主要道路两侧箱体、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小微空间绿化等方面问题基本整治到位,背街小巷环境焕然一新,城市管理要素基本补齐,城市景观容貌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