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生态质量好坏的“指标”。只有环境优良的地方才能吸引蝴蝶“驻足”。
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于2016年首次启用蝴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2021年,江苏省的环境监测专家开始对苏州开展蝴蝶生物多样性调查。根据蝴蝶的特性,专家们每年在6月与10月这两个蝴蝶最活跃的时间段,对太湖西山岛典型区域的蝴蝶进行深入追踪。最近,专家们再次登上西山岛开始今年的“蝴蝶行动”。
初夏暴雨后的一个午后,记者登上西山岛,与江苏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南京晓庄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李朝晖教授就蝴蝶生物多样性观测进行了一次探讨。“现在是观测蝴蝶最好的季节,通过蝴蝶,我们可以摸清生态资源和环境家底。”李朝晖对记者说。
蝴蝶是鳞翅目中蝶类昆虫的统称,国际公认监测指示物种,目前全球蝴蝶已发现并有记录的近2万种,我国已记录2200多种。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及气候的不断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蝴蝶的活动范围在逐步缩减,发现新种的概率非常小。在李朝晖等环境监测专家的带领下,目前,苏州地区已开展多轮蝴蝶生物多样性调查。
李朝晖是生态环境部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专家组成员,他坚持蝴蝶监测10余年,对苏州的蝴蝶种群分布颇为了解。两年来,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南京晓庄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对太湖西山岛开展大规模蝴蝶生物多样性调查,多轮观测积累了太湖生态岛蝴蝶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数据,为苏州进一步推进太湖生态岛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蝴蝶指数”
“挑食”的蝴蝶是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
研究生态为什么要追踪蝴蝶?
因为蝴蝶很“挑食”,对栖息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对环境变化敏感,“一个蝴蝶种群往往只吃一类植物,非常适合用来观测环境变化趋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等。”在李朝晖看来,蝴蝶是陆地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决定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优劣,指标体系也许非常复杂,但“蝴蝶指数”肯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蝴蝶观测究竟是怎么进行的呢?首先要确定观测样线,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副科长景明参与过多轮蝴蝶观测,他说,蝴蝶对生存条件要求很高,每年6月和10月是观测的好时机,观测团队会选择一个蝴蝶分布的典型区域,确定观测样线后开展调查,观测样线多以上山步道为主,山道随着山势曲折蜿蜒,两旁树木葱茏,间有野花点缀,时有蝴蝶翩翩。
“一般是3至4人一个观测组,一人负责观测,专注在5米开外及周边环境;一人拿着捕虫网,对一眼难以辨别种类的一些蝴蝶,网捕后现场观察确认种类,常见种类立即放飞,极少数种类需要带回实验室进一步研究辨别;还有一人负责做野外记录,录音、照相等。”景明介绍。
景明给记者展示了一份非常专业的蝴蝶样线法调查表,共有5页,上面画出了详细的样线示意图,以及样线法观测数据记录表、样段的生境和人为干扰活动记录、生境类型表、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以样线法观测数据记录表为例,包括了观测地点、样线编号、样线长度、日期、天气、温度、湿度、风速、起点经纬度、终点经纬度、海拔等23项。
说到蝴蝶观测,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生物高级教师吴小岚无疑是另一位蝴蝶专家。早在2009年,李朝晖团队的蝴蝶监测项目,就是通过吴小岚引进到苏州的。随着项目的开展,吴小岚从一个人摸索,逐渐成长为一名蝴蝶研究者,其间,陆续将蝴蝶观测项目推广到苏州市第五中学,原苏州市三元中学,苏州市金鸡湖学校,苏州市学府中学和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目前,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建立的苏州蝴蝶监测蝶粉追梦QQ群里,已经有了200余名蝴蝶爱好者,其中有苏州的蝴蝶高手,也有来自全国的蝴蝶高手和名人。蝴蝶监测活动在苏州不断升温。2010年,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成立蝶粉追梦社团,持续开展讲座和野外观测活动,至今已成立10个监测点。粗略统计,蝴蝶观测志愿者们已记录50多种蝴蝶。
10余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包括苏州在内的江苏的蝴蝶多样性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江苏地区的蝴蝶种群无法和云南、浙江一带相比,这与地形、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等多个因素相关。”李朝晖解释说,通过蝴蝶多样性调查发现,苏州作为工业大市,虽然没有发现稀有物种,但多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较为明显,多数种群数量较多,特征明显,易于辨别。
“国保蝴蝶”
中国蝶的象征“宽尾凤蝶”在岛上翩翩起舞
根据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结合《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营建高质量的陆生生物栖息地,逐渐恢复本土野生动物种群”的内容,选择蝴蝶为指示性物种,在6月(夏季)与10月(秋季)两个蝴蝶最活跃的时间段对西山岛典型区域的蝴蝶生物多样性开展全面调查。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与南京晓庄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项监测团队,对西山岛开展了中长期的监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李朝晖观测团队对苏州大市范围内的蝴蝶种群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只要蝴蝶会出现的地方,他们都进行了样线调查。“我们发现吴中区的蝴蝶种群最丰富,尤其是木渎镇和金庭镇。”李朝晖认为,这说明吴中区当前的自然生态本底较好,为珍稀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次观测中,观测团队发现了一只低空飞翔的黑色凤蝶。经过仔细辨别,专家认定这只蝴蝶是有着“国蝶”之称的宽尾凤蝶。这让当时在场的李朝晖等人大为兴奋。“这只蝴蝶在灌木丛中低空飞翔,姿态如仙子般优雅飘逸,独特的花纹看上去清雅素淡。”李朝晖回忆说,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想好好保护它。
“在江苏这样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稀有物种确实难见,宽尾凤蝶出没西山岛实属罕见。”李朝晖告诉记者,宽尾凤蝶,是我国特有世界级珍稀蝴蝶种类,该属种类全世界只有两种,生活在大陆地区的宽尾凤蝶和1932年在台湾发现的台湾宽尾凤蝶。它们是世界上17000多种蝴蝶中绝无仅有的有两条翅脉进入尾突的蝴蝶,且体大华美而罕见,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蝶类的象征。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颁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名录”),将宽尾凤蝶列为国家保护物种。
太湖西山岛蝴蝶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显示,本次调查共发现蝴蝶6科25属31种,灰蝶科与粉蝶科为主要优势种。“从调查可以发现,西山岛具备蝴蝶良好生长繁衍所需的自然本底条件。”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科长李继影说。
“蝴蝶模式”
“绿水青山”这样转向“金山银山”
生物多样性是检验自然生态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降解污染、稳定气候、保护水资源、形成和保护土壤有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采取多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实。近年来,苏州各地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对辖区内典型生态区进行重点摸查,补充完善物种数据库。张家港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在沿江建立观测场站,通过eDNA、鸟类AI识别系统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常熟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践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理念,开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的产学研新思路;吴江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已监测记录鸟类77种,下一步将继续系统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调查评估,全面掌握物种资源现状,编制区域物种名录,系统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水平,掌握关键问题及威胁因素,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同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2020年以来,吴中生态环境局联合省环科院启动吴中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吴中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物种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物种的种群、分布、数量等现状;相城区针对生物多样热点区域开展定期观测,今年1月、3月和5月对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完成了3期鸟类观测,共记录到鸟类物种10目、24科、62种,今年相城生态环境局实施《苏州市相城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实施方案》,将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计划通过一年的时间,完成维管束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昆虫等类群摸查……
多措并举下,近年来,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以蝴蝶为例,对比2020年,2021年全市蝴蝶物种数增长了8种,达到54种;以鸟类为例,目前记录到鸟类20目71科409种,与2000年相比增加236种,增幅为136.41%。
“蝴蝶模式”正在成为苏州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一种有益探索。记者获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结合苏州实际,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正在牵头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多效益、多途径转化路径。
李朝晖也呼吁,监测不仅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可以加入蝴蝶监测的队伍。为此,他还建了一个“江苏蝴蝶随手拍”QQ群。李朝晖告诉记者,其实监测的方法很简单,志愿者看到蝴蝶后,拿手机拍下来,记录下时间地点和天气信息,将图片与信息发到指定邮箱。研究人员会及时查看图片,通过数据汇总了解物种变化。“我们希望以生物多样性调查为契机,保护好一些原生态的、特有的‘处女地’,真正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方案借鉴。”李朝晖说。
看来,“蝴蝶岛”带来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蝴蝶效应”。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