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青宁管道与西气东输一线互联互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我国天然气南北要道和东西主干管网全面联通;“蓝板”成海、叶片起吊,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高峡筑坝,横卧山间,大藤峡水利枢纽、滇中引水等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国家骨干供水基础设施网络正在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进一步释放投资潜力,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嫦娥玉兔飞天揽月、南水北调润泽万方,到大兴机场凤凰展翅、中国天眼探索寰宇,再到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港珠澳大桥投入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的伟大征程上,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其设施网络、设施质量、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积极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设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超过1900亿元。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体现了国家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坚信,只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就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优化结构、协同发力、着眼长远。一方面,要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进一步打通“血脉”,加强联通。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事实上,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更通畅,现代经济体系就能更快建立起来,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更高。可以说,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定同时具备强大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就是衡量硬实力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安全和发展,锚定堵点和短板,进一步释放以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的投资潜力,这必将更好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