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卡口通行效率,满足运输“动”与疫情“静”的双重管理要求,连日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抵宁车辆查验检测点充足人手,来自各街道、区部门的支援力量迅速进入一线工作状态。从早到晚,卡口查验、核酸检测、送爱心物资……四桥上演“十二时辰”温情抗疫。
“洗漱完更精神了!人齐了,司机师傅可以出发了!” 每一夜23点多,大夜班的班车载着一车整装待发的工作人员驶离公寓,每晚都会有一班人,披星戴月开启大夜班,开启属于四桥卡口的“十二时辰”。
虽然深夜已至,但是货运司机们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仍在奔波,四桥卡口的第一道关卡——栖霞山大桥收费站口查验点也在紧张的运转之中。为了减少下车后的停留时间,在司机驶离收费站口时,工作人员会给每辆车领取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查验单,便于驾乘人员在等待过程中扫码登记,截图备用。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邵志超告诉记者,每天通过查验点和在查验点完成核酸检测的车辆大约有2000余辆,“我们这个点上的工作人员,大概是180人左右,分为三个班次,保障查验点24小时有人引导。”
在工作人员的紧张忙碌中,东方开始逐渐泛白,新日换旧月,从夜幕到清晨,经过卡口的车辆源源不断又井然有序的进入核酸点。灯光下登记组工作人员耐心指导每一位驾乘人员完善信息。
邵志超告诉记者,在查验点承担核酸采样点的信息核验和扫码工作的是一群“娘子军”,邵志超感叹道:“有很多同志也是身体不太好,或者有些同志还在生理期,但是她们依然就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时候一坚守都是三四个小时。”而核酸组的医护每采样一次就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杀,在酒精作用下双手冰凉,而这样的动作每班至少要重复300余次。
日头渐高,在紧张有序的核验工作中,时间来到了中午,为了让这个车辆的通行效率更高,一群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高速公路的闸道口来回巡视,他们有的在帮助司机进行登记工作,有的拿着喇叭反复提醒司机做好防疫防护措施。在30多度的太阳炙烤下,柏油路面有着近乎40度的高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在烈日下徒步来回。
“有时候喇叭没有电了,就靠这个嗓子在这扯,就是提醒司机们做一些登记相关的一些工作,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一般来讲就是走个十几二十分钟,可能身上都已经全湿了,但是他们很多时候要坚持一两个小时再换班,然后基本上脱下防护服的时候,里面的衣服全部都是潮的,有时候前面的面屏里面全部是水蒸气雾气。”邵志超说。
烈日当头,在30摄氏度高温下,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工作人员汗流浃背,为了保障工作的开展,有些工作人员便为自己喷洒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在这样的温度下,即使穿着日常的衣服,在太阳底下站个20分钟都已经很吃力了。但是我们的同志还需要穿着大白在太阳底下工作三四个小时,确实十分的辛苦。”谈起一线的同事们,邵志超十分感叹。
随着夜色渐渐爬上天空,前来换班的晚班工作人员带着防疫及生活物资一同来到了查验点,协调组成员将物资分门别类、标识清晰,集思广益完善生活及医疗等设施,为“前线”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夜幕下的栖霞大桥收费站,少了白日里的车马声喧,少了白日里的喇叭播报,只有灯下不知疲倦的“战友”。由于管控措施升级,部分大货车滞留在高速公路口。考虑到许多货车司机一路奔波,查验点也为等候查验的驾驶员送上了爱心餐。
一天到底有多长?“十二时辰”是古人给出的智慧解读。在全民抗疫的征途上,四桥查验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以实际行动赋予别样的内涵,他们是凌晨的“守夜人”,是正午奔波的“跑腿员”,也是深夜值守的“流调员”。
邵志超说:“即使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一个人提出要退出或者坚持不了,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点滴的奉献,能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君仪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