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邱启文介绍,在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立行立改解决了8000多个污水直排、乱排的问题,有力推动了相关流域、海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到2020年底,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体,2021年持续保持了Ⅱ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渤海近岸海域Ⅰ、Ⅱ类水质比例比2018年增加了16.9个百分点。
基本摸清排污口底数
“坚持‘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应用了一些高科技,也下足了笨功夫。”邱启文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省市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的工作方式,基本摸清了长江、渤海等试点地区的排污口底数。其中,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相比2019年开展排查整治之前各地及各有关部门掌握的数量分别增长了30倍和25倍。黄河排查整治还在进行中,已完成上游和重要支流大概17000个排污口的排查。“底数摸清以后,就为科学整治夯实了坚实的基础。”邱启文说。
初步理清污水排放来源
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了排污口监测工作要点等规范性文件,组织各地实施水质监测和溯源,及时掌握污水排放状况和来源。截至2021年底,长江、渤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基本完成,溯源任务完成8成以上,一些涉及污水管网混接、错接、漏接等难点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续推进。
推动一批排污口立行立改
邱启文介绍,按照“一口一策、一抓到底”的原则,生态环境部推动长江、渤海和黄河试点地区全面完成排污口命名编码和树标立牌,全面实施排污口“户籍”管理,帮扶各地建设了100多个整治示范工程,出台了三级排查、命名编码等技术标准,指导各地开展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立行立改解决了8000多个污水直排、乱排的问题。
不同流域、海域排污口特点各异
邱启文举例说:“长江入河排污口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就是下游多、上游少,支流多、干流少,混排多、收集少,‘混排’就是各类污水混合排放,‘收集’是有些生活污水没有很好集中收集在一起,盲区多、规范少。渤海入海排污口呈现‘一多一广、两强一弱’的特点,即排污口数量多、分布广,‘两强’就是季节性强、间歇性强,有的可能冬天排、有的可能夏天排,有的可能汛期排、有的间歇性排,‘一弱’就是基础建设弱。”邱启文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在试点基础上,针对不同流域、海域排污口的特点,指导地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有序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