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浩月
由李路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领衔主演的《人世间》,已经播出了二十余集。该剧由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等联合出品,江苏弘道影业独家承制。播出后不但成为全国观众瞩目的2022年度“开年大剧”,也成为近年来佳作频出的“江苏精品剧”最新代表作。
《人世间》被立项改编为电视剧,貌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原著,它的改编难度是很强的;作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它与电视剧娱乐之间的一些隔阂需要被打破;而如何在类型多元、题材繁复的长视频内容竞争中,凭借这样一部守正笃实的作品赢得观众青睐,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就目前《人世间》所获得的高度认同来看,这部剧的台前幕后,完成了一次优秀的合作。
这两年来,一直关注《人世间》拍摄与播出前后的各种资讯。去年看完它放出的第一条预告片之后,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观感:接起的电话,摇摆的挂钟,摇曳的风扇,童年夏天阳光穿过树荫,玻璃弹珠游戏,桥上的相会与告别,远行的火车,车床与伐木林,婚礼与篝火,紧握与相拥,破坏与粉碎,雪落时,电话被放下……简短的1分36秒预告片,在时而缓慢时而明快的钢琴声里,传递出无数属于一个时代的符号与气息。能看得出,预告片想要诉说的是起始与结局,短暂与漫长,遭遇与命运,微笑与叹息,小幸福与暴风雨,它们都被一线悬念感拴系着。《人世间》的长时间跨度,繁多人物,曲折情节等,都清晰地呈现于预告片中了。
观看《人世间》正剧的过程,也是不断验证预告片传递出来的信息的过程。首先让我觉得意外的是剧作对于悬念感的运用,水自流和骆士宾为何要寻找周秉昆,为何让周秉昆每月给郑娟按时送钱,这三方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冲突,这些悬念一直贯穿于前期十余集的剧情当中,虽然是辅线,但却起到了推动主情节进展的重大作用。编剧王海鸰在塑造水自流和骆士宾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时,借用了谍战片的手法,这两人表情神秘阴郁,行为躲躲藏藏,不像是好人,但在了解多了剧情之后,会发觉这两个配角很重要,他们两个,其实也是过去的一种时代表情。
其次,我觉得《人世间》的戏剧张力,主要来自于对相聚与分别的描述和刻画。分别一向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因为分别而产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其实已经写进我们的文化基因与血肉情感当中,所以每每提到包裹、书信、行李、车站等词汇时,总会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人世间》的故事起点,把分别写到了一个极致,家庭成员各自奔往天南海北,一年难得见一面,哪怕春节团聚,也很难实现一个人也不少的大团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分别因为它独具的考验性,而成为观众进入剧情的切入口,但当下观众冷峻的打量,往往会被电视剧情节一个一个地溶解,因为分别只是减少了家人的联系频率,但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之间的情感浓度,反而因为距离的存在,他们对于“家”的概念愈加清晰,也愈加向往,甚至成为了一种信仰。
每一次与相聚有关的剧情,都是情感浓度的一次释放,我们可以看到:周家父亲周志刚千里迢迢去贵州看望女儿周蓉;周秉义与郝冬梅想方设法也要回家小住几天,母亲与儿子在炕上聊天彼此擦拭眼泪的一幕让人动容;周蓉与冯化成在回家路上的车站,发生了意外事件,他们的女儿被送回爸妈家,代替他们完成了一次回家之旅……在所有相聚的过程里,留守在母亲身边的小儿子周秉昆,是一个信息中转站,这在让戏份往周秉昆身上倾斜的同时,也强化了家人相聚难之外的意义——若是有情有义,人间必不孤独。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年代大剧,《人世间》的情义主题,使得它拥有了一种强大的民间性,它是从小的人物、小的细节开始讲起的,但它却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时代的庞大,听到一个时代的轰鸣,在这种庞大与轰鸣当中,他们的情与义,如同舒软熨帖的保暖层,覆盖住了一些亟待愈合的伤口。
家庭当中很少出现“情义”的形容,但《人世间》里的周家作为剧作核心,除了拥有不可割裂的亲情之外,的确存在“义”的成分,比如开篇三个子女争相要奔赴艰难的地方去,把留守家园这个相对轻松的任务,留给自己的同胞;最后被留在家里的小儿子周秉昆,虽然是三个孩子当中最“愚笨”的那个,但他在更多的时间里,代替哥姐尽到了照顾母亲的重任,若非性情里有“义”的存在,他不会如此坚持;周秉昆与郑娟之间的交往与相爱,也全程被有情有义充满着,这让这对异性之间的情感,拥有了“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情基础;此外,乔春燕对周家,曲秀珍对酱油厂的六名年轻人,以及年轻人之间的互动,无不有“义”起到“大梁”的作用。当下的年轻人,对于感情里的“情”自然还是熟悉的,只是,《人世间》里的“义”,恐怕已经让不少人觉得陌生了。
大剧之大,在于其冲破了格局的框架和约束,“于细微处见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正剧之正,在于其汇聚了观众可以感同身受的共通情感,并发自内心地想要与角色握手,接过那些曾经无比闪光的品格与美德。《人世间》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可以打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