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双一流”全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最新国家战略。2017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发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教育部曾在2019年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遵循“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本次名单整体调整幅度不大,共有147所高校上榜,新增7所高校。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次获学科建设自主权。
与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同,本次名单并未区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有入围高校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本次名单更新调整具体有哪些变化?区域上如何分布?学科重心是否转移?荔枝新闻为你解答。
新增7所学校,其中华东2所、华南3所
本次名单新增7所学校分别是山西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区域上来看,华东地区新增两所,华南地区新增三所。
调整后,江苏省和上海市“双一流”高校分别是16所和15所,在各省份中数量继续保持第二和第三。广东省“双一流”高校数量增加至8所,来到第四位,和四川省并列。
学科数量来看,山西大学新增哲学、物理学两个“双一流”学科,其他学校各一个学科。
学科分布来看,数学学科出现两次,频率最高,分别为湘潭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
根据教育部消息,本次认定中,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切合急需;二是水平出色;三是整体达标。
学科重心未改变,基础学科占主
从新增学科上看,新增学科主要是以理工类基础学科为主。
理工类出现频率最高的学科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出现3次。
新增学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工程,出现10次,包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其次为医学,出现4次,包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文科社科类学科新增变化较小。但教育学学科出现频率高达四次(包括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调整为教育学),为所有新增学科出现频率最高。
在第二轮 “双一流”建设名单更新公布的同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双一流”建设要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
“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必须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具体数据来自于教育部网站,图片来自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