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又到一年丰收季。今天,记者获悉,连日来,在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的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碌不停,采摘下辛勤耕耘的累累硕果。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眼下,正是鸡头米上市的时节,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42亩河塘里,就孕育着被誉为“水中人参”的鸡头米。
早上6点,农户们已经来到了河塘边,穿戴上皮裤皮手套,准备采摘鸡头米。放眼望去,河塘里连片的绿叶挤挤挨挨地平铺在水面上,一片碧绿,而鸡头苞就藏在这些叶子底下。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村民牟根兴介绍:“一个礼拜采一次,根上长好几茬,大的采掉了,小的长起来,好好托起茎,嫩的就放回去,老的用竹刀摘下。”
鸡头米学名芡实,因果壳形状如尖尖的鸡嘴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较为名贵的水生农产品。去年4月,武城村利用一片5亩河塘首次尝试种植鸡头米。鸡头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恰当施肥,还要及时调整水位,避免果实晒不到太阳或者暴晒过量。村里专门赶往苏州学习种植技术,亩均产量达到200斤。今年村委在去年的经验上做适当改良,亩均产量达到了250斤。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村民江龙听介绍:“今年打药水用的无人机,减少老百姓工作量,药喷洒的比较均匀,时间也缩短。采上来之后原来是人工剥的。今年和苏州联系好直接去苏州加工,200多斤人工一天都剥不完,那里苏州只要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
今年村委还利用流转的一片5亩河塘,首次尝试种植被誉为水下“金元宝”的菱角。水质和生态环境是决定菱角品质的关键,武城村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并积极引水灌溉、疏通排渠,确保了菱塘的水源水质,亩均产量达到500斤。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宣传干事牟涵杰介绍:“这两年我们经过专家指导,引进技术,学习经验,种植了水稻、莲藕、菱角、芝麻、山芋,接下来就准备大丰收了。”
据了解,农作物种植、管养、采摘等用到的人工,武城村都优先考虑村里的困难家庭和退休村民,每小时20元,促进富农增收。近年来,武城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业农业、体验农业“四块田”种植,夯实美丽乡村农业基础。下一步,武城村将继续做好绿色栽植,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