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是历史的记载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系列短视频《红色珍档》正在播出。
【车桥战役】 1944年初,曾经有一场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战役,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反攻的揭幕之战——它就是车桥战役。
77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珍藏的档案,一起去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944年3月16日,《苏中报》,一则嘉奖令尤为醒目。
嘉奖令由时任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等人发出。原文写到:粟师长、叶副师长暨全体指战员: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发挥了我第一师部队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
文中所说到的“车桥”,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
1943年春,日伪军大举扫荡,国民党军不战自溃。几十个村镇,数十万同胞沦于日军铁蹄之下。
日军盘踞于此,构筑了50多个交错呼应的火力据点,并叫嚣“车桥防御固若金汤,新四军若打下车桥,日军则自动退出华中。”
车桥镇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办公室副主任曹晓平说:“千年古镇车桥,在历史上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所以日寇来了以后,占领车桥,将我们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根据地分割开来,所以要将四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就必须要拿下车桥,拔掉这根钉子。”
“不打无准备之仗”。1943年9月,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带领侦查人员深入敌占区,了解情况。并于1944年2月,确定了作战方案——集中5个团兵力组成3个纵队,采取攻点打援战法。也就是以一个纵队夺取车桥,两个纵队在外围准备歼灭增援的敌人。
1944年3月5日凌晨一时五十分,战役打响。
粟裕在1976年给中共淮安县车桥人民公社委员会回信中,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车桥战役的经过。“首先进攻车桥据点,我军以迅猛动作,泅越外壕,突破土圩,分割包围敌碉堡群。最难突破的土圩在东北角。面对负隅顽抗的敌人,三连勇士陈福田,腰上挂满手榴弹,爬上碉堡。”
原新四军一师七团参谋长俞炳辉说:“陈福田就用圆镐来耙,耙了的时候敌人倒打枪,陈福田同志拿了很多手榴弹打下去,最后把敌人压到最底层,这么一打以后敌人最后就投降了。”
车桥这个马蜂窝一捅,附近淮阴、淮安等地日伪军纷纷来援,这正中粟裕下怀。我军采取地雷、火攻、白刃战等战术,痛歼援敌。
原新四军一师一团二营六连指导员束恂说:“战士就拿着手榴弹,就朝日本鬼子头上打了,打他的头,有的战士扛着子弹箱子,子弹箱子就这么打上去,这样子鬼子就被我们拼垮了。敌伤亡惨重,向韩庄东北突围,在芦苇荡边被我切成三段,大部就歼。7日,车桥残敌狼狈逃窜,战役胜利结束。”
车桥战役,共歼灭日军465人,伪军438人,生俘日军官兵24人,是抗战以来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江苏省淮安市原淮安区党史办主任刘国璋说:“车桥战役的意义,第一个就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屯垦、清乡的计划,华中地区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战争远去、硝烟散尽,但英雄不朽、精神长存。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前进的路上,或许会有荆棘;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百年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珍档》带您重温光辉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记者:贾威 杨雯 桑雨生 刘启鸿
编辑:马文静 马英 樊崇玮
主持/解说:王柏文
江苏省档案馆:朱万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