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敌军的一次偷袭中,胡振友连长为保护大部队撤退而不幸中弹牺牲,而后为纪念他便将此地命名为‘振友’社区。”6月10日下午,宿迁市宿豫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走进新庄镇振友社区“党史小村”,通过实景课堂开展党史学习。
作为宿豫区重点打造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振友社区积极对照宿豫区“七进十百”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相关要求,以“学习胡振友精神”为主线,以“学党史 看村史 议家史”为主题,助推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振振友声”的党史小村,社区也成为了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打造“红色课堂”,党史知识润民心
“如今生活真是好啊!新房住上了、河里干净了、路也修到家门口了,感谢党啊!”在振友社区文化广场上,建国前老党员张一广正在重温“党史百年路”,手里攥着一本笔记本边看边记。“人老了出门不容易,现在村里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这些乡亲们经常聚集的地方都做了宣传展板,出门遛个弯就能学党史,很方便。”张一广笑着对记者说。
拓宽党史学习教育新载体,振友社区把党史元素融入村民公共休闲空间,设立“红色人物微广场”“红色经典墙绘”“党史小馆”“宿豫红书房”等群众家门口的实景教学微阵地20余个,组建“振振友声”党史宣讲队,通过“党史+故事宣讲”“党史+图片巡展”“党史+图书阅读”等方式,让群众就近就便学党史、看村史、议家史。
推广“红色服务”,体悟初心办实事
“住得好,吃得好,日子越过越舒心。你看现在我们这些老人,每天来百姓大食堂吃饭,既省钱又省事,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呀!”在振友社区百姓大食堂,村民施允召正在就餐,见到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三月初这里就开业了,社区里只要是60岁以上空巢老人,都可以来吃,每天两餐只要5元钱,如果不方便出门的,社区志愿者能还送餐到家。”满足群众所需,提供爱心助餐正是振友社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成效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以“传承发扬胡振友烈士精神”为主线,围绕“一站式”便民利民要求,提升“有爱”超市、红色“驿站”“百姓大食堂”“荷美爱心田”“夕阳红”日间照料室等便民服务平台。并结合“我为党徽添光彩”和党史学习超市“便民巴士”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就业培训、爱心助餐、家庭疗养、家电维修、代缴水电网费等“红色服务”80余次,受众230余人。
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引领兴乡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的午后,记者跟随振友社区党委书记丁春龙走进社区东头的万亩荷塘,只见朵朵荷花在碧波间挺立轻舞,远处静谧的杉林不时飞来几只白鹭同舞。这杉荷鹭鸟的独特美景也引来周边游人驻足观赏、合影留念。“远处就是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杉荷园,我们社区就在这杉林荷塘之中。”丁书记告诉记者,农民集中居住后,为让村民“稳得住、能致富”,振友社区党委深挖当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党建领航兴乡村、干群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打造“中国藕庄”的目标,发展主导产业莲藕套养小龙虾。截至目前,社区莲藕套养小龙虾规模已超10000亩,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4万元。社区先后获得“苏北农房改善全省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依托衫荷园发展红色农旅,打响‘振振友声’党史小村品牌。”丁书记坚定地对记者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豫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宿豫乡村的红色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广场、农家书屋等设立“党史小馆”“党史广场”“红书房”“红色文化墙”等,聚力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党史小村”。并推动乡村振兴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设“幸福长征路”乡村振兴一号线和二号线,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在党的带领下宿豫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新农村发展的历史变迁,铭记党的恩情,凝聚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
(周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