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7日拉开帷幕。今年高考语文共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今天(6月7日),记者特别邀请扬州大学副研究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一时间写出下水文,快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构思写作的吧。
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吴锡平,扬州大学副研究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至今已发表散文、随笔、思想评论等作品500余篇,80余万字,发表各类新闻报道作品300余篇次,多次获全国、全省好作品奖。散文《幸福离财富多远》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著有文集《率性而读》(商务印书馆 2018年2月第1版)。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吴锡平
岁月不居,天地一瞬。古往今来,从日月经天,到江河行地;从时节变迁,到人事代谢;从洪荒大野,到微末之端……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动与流转之中。有个体体质力量强弱之变,也有国家朝代兴衰之变;有从积贫积弱,到雄踞东方的由弱而强,也有从称霸一时,到转瞬不支的由强而弱。以有生之涯,追随无尽之变,于时代、于国家、于个体,都是一道必答之命题。笔者以为,于个人而言,答好人生“变”与“不变”的这张“高阶”试卷,要做好以下两篇文章。
一是持守内心,以不变应变。不管世事如何白云苍狗,尘世如何激腾喧嚣,守住初心,纵然万水千山;守住勇气与毅力,任尔东西南北风。诚如是,你就有了人生的陀螺仪与压舱石,不迷航,不摇摆,不忘来路,不乱去向,走过光荣的荆棘路,前面必将是星辰大海。恒者,不变也,久也。世事浮浮沉沉,聚散两由,一时的喧嚣会迷乱双眼,一时的诱惑会乱了方寸,一时的困顿会悲观沉沦,唯有持守恒心、立下远志,拒绝躺平、勇毅前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才能在“不变”中求得“变”——变得更好,变得更帅。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不“变”,“天自安排”。
二是在变中求变,愈变愈强。和很多媒体热衷报道的“生而不凡”“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相比,更多的人生而平凡。在岁月与时代的流变中,我们要顺势而变、乘势而变,从平凡处起步,向不凡处而行,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生而平凡,是命运的安排,不是我们过错,也不是我们悲观的理由。风可以轻易吹起一张纸片,却掀动不了一只蝴蝶的两片翅膀,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屈从。
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人的一生,谁都会摸到一手“烂牌”。立足当下,站稳身姿,勉力前行,引领自己的人生向着不凡处,不断蜕变、蝶变、嬗变,这是人生最美的旅程。接受自己的普通甚至平庸,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出众:这是青春最该保持的动人姿态、也是人生最美的剪影。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首风靡一时的歌曲《少年》唱出了很多“青春之我”的宣言。我们都在长大,这是不变的“变”,但我们永远要褒有变之“不变”、变之“变”,不因为眼前的苟且,就忘记了诗和远方;不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愿你我,都永远是一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不变”的是少年之志,是青春许国,是筑梦逐梦。
愿你我,都永远与时代同行,因时因势而变,这“变”的是拔节成长,是丰羽强翼,是展翅天下。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