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近日,扬州大学和江苏省畜牧总站联合在太仓开展的梅山猪体细胞克隆试验,首批顺利产下5头仔猪,这也是全省首批体细胞克隆猪。目前,克隆小猪宝宝毛色乌黑、皮肤红润、玉鼻、四肢蹄部白色,健康和生长状况良好。
据了解,此次克隆的梅山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猪种太湖猪的一个类群,素有“产仔冠军”的美誉。
在江苏省畜牧总站的支持下,太仓市积极申请“地方猪遗传资源遗传材料保存与检测”项目和江苏省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与扬州大学签订实施梅山猪遗传资源体细胞保存技术服务项目,开展地方猪体细胞冷冻保存和体细胞克隆试验。
该项目从去年7月开始筹备,经过在种猪耳朵上采集组织样品、培养克隆胚胎、筛选代孕母猪等一系列步骤,于11月完成4头代孕母猪的克隆胚胎移植,成功怀胎2头,经114天精心护理,终于在今年3月14日顺利产下5头健康的纯种梅山猪仔猪。这意味着江苏省地方猪资源保护有了新技术。
太仓市畜牧兽医站站长许惠中介绍说:“体细胞100%复制上一代的原种,实现了地方猪的遗传材料从长期保存到特殊情况下活体恢复。”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江苏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有11个地方猪种列入《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其中二花脸猪、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淮猪、姜曲海猪等6个资源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这些宝贵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均具有较高繁殖性能、肉质优良和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的优良性能,其中二花脸、梅山猪等以高产仔性能著称于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最高纪录产仔42头。
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迅速组织辖区内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单位,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采集地方猪品种精液、体细胞等遗传材料,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等现代保护手段,实施地方猪遗传资源生物技术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省级家畜基因库长期保存。
为了进一步验证地方猪品种的冷冻精液、体细胞等生物遗传材料质量和效果,2020年,省级财政安排100万元,组织实施“地方猪遗传资源遗传材料保存与检测项目”,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猪体细胞和精液等生物资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同时,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冷冻精液质量检验和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性检测检验,对保存的体细胞开展克隆试验。
除了首批顺利出生的体细胞克隆猪,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团队于2021年1月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二花脸猪和苏淮猪耳组织体细胞混合移植了5头大白受体母猪,目前4头母猪成功怀孕,预计4月底分娩,届时将还有新一批克隆猪宝宝出生。
“地方猪保种大多采用活体保护方式,一旦保种场发生疫情,受影响的遗传资源就会面临丢失风险。因此,对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必须引入生物保种的新方式和新技术。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等现代保护手段,采集保存地方猪遗传材料,是应对疫情威胁,科学保护地方猪遗传资源的有效手段。”江苏省畜牧总站副站长贡玉清研究员说。
首批体细胞克隆梅山猪的成功分娩,从长远来看,不仅可实现长久保存地方猪群体遗传资源,完善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从育种技术层面上讲,体细胞冻存和克隆技术还可以大量复制特别优良的种猪个体,从而加快猪的遗传改良进展,对在重大疫情形势下保护地方猪种质资源和现实生产都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太仓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