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又至,6成人走出家门扫墓祭祖,82.9%接纳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

2021年04月03日 09:58:5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又是祭祖追思的节日,也是寻花踏青的小长假。

  又一年杨柳风起,荔枝新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研发与用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清明节话题调查:对你来说,清明的意义是什么?今年打算如何祭扫?如何看待传统祭扫与绿色祭扫的差异?

  * 本次调查系对现有样本库按年龄进行分层抽样,最终筛选出1427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

   岁月流转,习俗变迁 

   扫墓仍是刻进灵魂的主题 

  出游、休假、小聚…在一众与春光闲情相关的关键词中,有53.8%的受访者认为,祭祀扫墓,才是清明最本质的主题。 

  借上图可以看出,祭祀扫墓并不只是年长者抱守的习惯,而是为所有世代共同认可的民族传统,清明折柳,慎终追远。但相较其他世代,70前和70后的确看得更重。

  对于祭扫仪式,高达77.6%的受访者认为“心意到了就好”,主张从简,而非大操大办。而且,越是年长的受访者,越是倾向于简化祭扫流程,并没有固守旧习。

  从不同世代在祭扫中的参与度来看,70前、70后受访者主事的比例更高。80、90和00后等年轻受访者,都有超过半数属于被动跟随者。张罗祭扫,似乎还是长辈们的“专门事务”。

   6成人奔赴现场祭扫 

   交通拥堵停车难考验心态 

  在具体祭扫安排上,61.2%的受访者选择前往现场祭扫,21.1%则不打算成行,改为网上祭扫或他人代祭。这部分受访者中,疫情是其不去现场的主要原因。

  打算现场祭扫的受访者中, 53.2%的人选择在小长假期间祭扫,还有42.4%的人避开小长假,提前祭扫。

  至于提前祭扫的原因,44.3%的人意在避开假期扫墓高峰,不少地区提倡的错峰祭扫得到有效响应;还有31.1%是出于“宜早不宜迟”的习俗,另有24.6%是出于协调家庭成员时间等考虑。

  调查显示, 58.2%的受访者曾在祭扫时遇过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糟心事。祭扫场所环境嘈杂拥挤、脏乱差,以及墓地/墓碑维护不佳、配套服务缺失等,也是槽点密集的重灾区。

   鲜花祭扫、植树追思等形式受欢迎 

   逾八成接受生态殡葬 

  绿色祭扫虽已被提倡多年,但对烧纸钱这一传统习俗,仍有42%的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这是传统祭扫的一部分,28.5%没有表明倾向,仅有29.5%的人明确反对,认为最好禁止。

  调查还显示,现场祭扫时,人们最常带的两项物品,便是祭祀食品和纸钱,高达58%和52.9%。可见,移风易俗并非朝夕之事,仍需长期的规范化和引导过程。

  对于替代烧纸的绿色祭扫方式,超半数受访者更愿尝试鲜花祭扫,且有47.2%的受访者,已将其纳入常用祭扫用品之列。近4成受访者愿意尝试植树祭奠,还有近3成受访者认为,居家追思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较年长世代,90/00后年轻受访者更愿意尝试网络云祭扫,也更愿意参与系黄丝带这类文明祭扫倡议行动。

  此外,时下还有些新型绿色生态殡葬方式,如以树代碑的树葬、随江海而去的海葬、安眠花丛的花葬等,既可以节约用地,又可以让逝者回归自然。

  对这一新兴趋势,受访者接受度颇高,82.9%都表示可以接受。仅不到2成表示抗拒,还是更接受传统方式,如买墓碑、保存骨灰盒等。

  在愿意接纳的受访者中,50.5%接受将逝者骨灰埋于纪念树下,41.4%接纳海葬。让逝者眠于花下的花葬,也有30.3%的受访者可以接受。而将骨灰埋于草坪中的“草坪葬”,和将骨灰盒嵌入殡葬墙壁内的“壁葬”则相对小众。

  思念绵延不断,深入岁月深处,在莺飞草长的四月天,无论祭祀或郊游,都别忘记戴上口罩,保护好自己与春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