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在沭阳县天盛小区,77岁的孙桂民又来小区信报箱取报纸了。孙桂民说:“今年我订了9份报刊杂志,有《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宿迁日报》等。”60年来,他的兴趣早已成了习惯,收藏的党报党刊已超2万份了。
说起这个读报的习惯,还得从1961年说起。那时候,年轻的孙桂民正在部队服役。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前卫报》《解放军报》,便对看报、剪报、藏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长征组歌》《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等重要文章,我都视如珍宝。”想起这些,孙桂民笑着说,那时候,他的这些“宝贝”也受到许多战友的欢迎,闲暇时间,他也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966年,孙桂民带着精心保管的几叠报纸从部队退役,被安排到当时的沭阳县农机修造厂工作。虽然在车间做工人,但有时会被政工部门抽调出来做事,让他高兴的是,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报纸。
“1975年,我开始从事文秘工作。为了写好材料,经常注意收集整理报纸上发表的‘社论’‘评论’,从中不断汲取知识,为写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桂民说,1983年起,他又被调到沭阳县委政法委工作,和文字打“交道”的时间更多了,报纸则变成了他学习的“伙伴”。平时,他把那些报纸整齐摆放在办公室,自己不但能从中学到政策、法律理论,同时还能让身边同志互相传阅,提高了同事的法律法规知识等,为做好本职工作也带来很多好处。
在孙桂民家的书房、阳台,最打眼的就是一堆堆报纸和一本本剪报“专集”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份《人民日报》创刊号了,每次拿出来都会细细欣赏一番。”在孙桂民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了一张张极具时代烙印的报纸。粗略计算,这些报纸有800余种、7500余期。
孙桂民说,如今,这些“时代记忆”在市场上已越来越少了,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这些报纸均被孙桂民用塑料纸封好,还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而在他的书桌上,近百本剪报被整理成册,做成“专集”,一一标注上名称,甚至每本还有目录等。
孙桂民说:“退休以后,我剪报的内容不仅涉及政论时事,还有陶冶情操、养身保健等方面内容。我整理出了‘历史一页’‘时事政治’‘永远的丰碑’等记录党史有关的内容,还有‘感悟人生’‘法制建设’‘大千世界’‘儿童少年’‘大好河山’‘养生健身’等方面的剪报专集。”
“这些‘专集’知识面广、可读性强,除了孙桂民和他的家庭成员爱看,有时还会被文友及周围邻居借去看,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孙桂民的好友杨鹤高说道。
由于剪(集)报成绩突出,2006年,江苏省报友联谊会发展孙桂民为会员;2007年,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接纳他为会员;2013年,“孙桂民家庭藏报馆”被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评为“中国集报之家”。
作为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党员,每天花1个多小时看报刊杂志,早已成了孙桂民的习惯。如今,孙桂民每年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宿迁日报》以及《党史博览》等报刊杂志。孙桂民说:“虽然我也会用手机,也能从手机上读新闻,但是无法获得在读报、剪报中那种快乐和幸福感。”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逢节假日,孙桂民还会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党报党刊整理出来,进社区、进学校、进厂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