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育出一粒好种子 激活农业“芯”动力

2021年03月07日 11:40:53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走进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育种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开展“淮”字系列优质多抗广适小麦品种优良基因标记筛选工作。该院副院长孙苏阳告诉记者:“我们持续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通过实施需求导向、内涵提升、人才优先和协同创新四大战略,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帮助农民实现致富增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之一,此后召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做出相关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怀揣着“为农兴农富农强农”的使命,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立足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三大职能,以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为重点,育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淮麦”“淮稻”“淮油”“淮豆”系列农作物新品种109个,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选育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列全国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第4位。

  “淮麦33”为淮北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创造了江苏省小麦单产最高记录,并以1033万元创造了全国小麦新品种转让价之最;“淮稻5号”为全国第四大、江苏第一大粳稻品种;夏大豆“淮豆14”累计推广面积近千万亩,引领鲜食大豆新趋势;“苏梦6号”“小糖丸”成为网红品牌;淮安红椒专用品种“淮红1号”,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丰硕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该院坚持把产业“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研究清单,以科研成果可落地、可物化、可转化为导向,建立“企业+品种+服务”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充分挖掘品种潜力,有效增强品种市场竞争力。

  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创“芯”条件。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先后建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国家稻麦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等创新平台22个。近年来,为适应现代生物育种需要,与上海交大、天丰种业合作,创建淮安首个基因编辑实验室;与以色列植物生理中心携手,创建亚太地区首个“中—以植物生理组联合研究中心(淮安)”;制定发布了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建成苏北地区首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保存种质资源13000多份,并积极申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强化人才战略,激发创“芯”活力。近年来,该院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0名,其中博士4名,截至目前拥有硕博士80名,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制定《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打通了科技人员创“芯”政策障碍;自筹200余万元设立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经费,对水稻、小麦、西瓜、大豆、玉米等种质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为加快育种进程,组织专家到海南考察江苏省南繁育种基地,与省南繁鉴站签订了科研育种基地服务协议。

  聚焦发展前沿,推动创“芯”升级。针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这一农业发展前沿,该院不断提升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本领,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开辟新的创新领域,增强原始创新本领;围绕种业产业链发展要求和主攻方向,进行全院科研资源的统筹调配和组合,努力实现协同创新;规划建设院生物育种试验室,含有作物品质及组培实验室、作物分子实验室和作物分子标记实验室等,开展养分高效利用粳稻种质材料创制、基于分子标记的优质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选育、西瓜叶色突变基因定位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技术卡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