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万尾(只)鱼蟹“回家”!长江扬州段再现“落霞与群鹜齐飞”

2020年12月18日 06:47:5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6日、17日,长江扬州段开启冬季放流,这也是长江扬州段全面禁捕禁钓后的首次放流活动,本次共放流“四大家鱼”105万尾和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12万只。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在扬州还没进行过渔业资源调查,但从巡查情况来看,长江里鱼虾多了,江面上鸟儿也多了,“成群成群的。”

  110多万鱼蟹“跃”入长江

  16日,渔政人员组织人手,在廖家沟与长江交汇处放流蟹苗。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饶炜介绍,当天共放流中华绒螯蟹蟹苗12万只。

  执法人员前往高邮苗种场,并由专业人员现场检验检疫鱼苗,包括测量苗种长度、苗种是否健康等,“经过检查发现,苗种生长状况良好,决定起运,前往长江放流。”

  “这次采购的苗种,都是长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长江常见的经济鱼类。”饶炜说,共采购放流了105万尾,“规格相对较大,每条鱼都至少13公分长。”

  17日晚,105万尾鱼苗都运到长江江边,并顺利放流入长江,“为了提高放流鱼苗的成活率,我们都是当天下午开始用活水车装运,到晚抵达江边放流,放流结束时,都晚上8点多了。”

  “冬季放流的好处,苗种成活率较高。”饶炜表示,但今年冬季放流的难度提高了不少,因为这个季节长江水位低,要找到可以让鱼儿顺利入水的地方比较难。

  长江鱼虾多了,“巡逻时,鱼都跳上船了”

  “放流,是为了更好的恢复长江渔业资源。”饶炜介绍,从他们的观察来看,自禁捕后,长江鱼虾明显多起来了。

  在长江瓜洲段,瓜洲船闸南江段,每天都能观看到成百上千次的鱼儿跃出水面的镜头,“这在过去是很少见到的,人在岸边,就能明显感觉到江里有很多的鱼。”

  让饶炜等执法人员更加兴奋的是,现在在长江巡查,“鱼跃龙门”的景象已非常常见,“前几天(12日)我们去巡江,一尾花鲢从水中跃起,直接跳到了夹板上。据老渔民说,这样的情景,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才能见到。”

  除了长江干流的鱼明显增多,长江支流如廖家沟鱼儿也多了,渔政人员发现一些浅滩已成为鱼儿的产卵场,“这是支流渔业资源恢复的很好佐证。”

  长江上再现“落霞与群鹜齐飞”

  一江清水、落霞、群鹜,这样的画面,让人心生宁静。饶炜说,这样美丽的情景,现在长江扬州段就能看到。

  12日,渔政人员乘坐执法快艇,沿长江扬州段岸线巡查,在江面发现成群的白鹭、苍鹭以及野鸭,“白鹭里,应该有大白鹭、中白鹭,野鸭警惕性非常高,距离远,认不清是什么种类。”

  “只有鱼儿多了,水鸟才会多。”饶炜说,鸟儿在长江边越冬,说明长江里鱼很多了,“过去我们巡江,江面上都很少有鸟儿。”

  扬州江段有多少长江鱼?

  长江扬州段的到底有多少种鱼?有资料显示,这一江段的淡水鱼类有140多种,青、草、鲢、鳙、鲤、鲫、鳊、刀鲚、鳗鲡、鳜鱼、黄鳝等30多种,曾经因滥捕、环境等综合因素,所有重要经济鱼类自然资源严重衰退。

  “现在长江禁捕禁钓,而且环境保护措施也陆续出台,生态越来越好。”饶炜说,现在长江的渔业资源,给他们的感觉就是“越来越有活力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邵伯湖、高邮湖已先后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胭脂鱼;邵伯湖、高邮湖还出现了鳗鱼苗、鮰鱼,这些都是典型的“江-湖洄游性”鱼类。

  “很明显,这些都是从长江洄游到湖区的。”饶炜介绍,过去江湖通连时,很多长江鱼都会到湖泊里去“育肥”,后来有了闸坝阻隔,加上渔业资源衰退,湖区就少了,“近年来,江-湖虽然依然有闸坝阻隔,但也会在合适的时间开闸,由此促进了江-湖之间的渔业资源交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长江鱼类在增多。”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明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