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增加应用再生骨料,慢行空间采用更多透水材料。记者今天(11月19日)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为更好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南京市建筑住区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导则》和《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三项导则,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拿《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来说,过去,工程中对再生骨料、钢渣集料等绿色材料运用得很少,本次《指南》增加了再生骨料、钢渣集料等材料的应用指标要求,对推进南京市建设工程绿色生态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根据指南要求,南京人行道的透水功能作用将更加明显,透水铺装人行道的种类也更加丰富。除了目前常用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外,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胶粘石等透水铺装路面也会进入慢行空间中。
来到鼓楼区海绵城市的示范项目鼓楼创新广场。记者注意到,在广场的中庭,有一条旱溪,旱溪具有滞留、渗透、转输、净化雨水的作用,如遇暴雨,多余的雨水将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雨水收集池。中庭的北边有一大片可以自然渗透的斜坡形绿地。雨水经过旱溪和绿地等海绵设施,对面源污染的削减率达到76%。
“经过旱溪和绿地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汇集到一个容积为250吨的雨水收集池,在过滤、紫外消毒等步骤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及地面冲洗。”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广场的铺装主要采用陶瓷透水砖,停车场使用植草砖,且广场周边的市政人行道也新铺设了透水混凝土。从钢筋水泥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在解决雨水问题的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使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雨花台区绕城公路北侧一处“海绵”特色小游园。往游园里面走,绿坡下有一条300米长的旱溪。据介绍,这里原来是一条臭水沟,利用环境整治契机,水沟被进行了场地整平、岸坡修葺,让雨水能够顺畅往下流,形成一条旱溪,平时是景观,雨季可行洪。
离这处公园不远的宁双路和科才路也都践行了海绵建设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避免了下雨天行人一踩一脚水的现象。据悉,从华为路往文竹路段将继续推进绿地游园建设,同样建成具有“海绵”特色的游园,不仅能为周边居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也将为雨花软件谷生态建设注入“绿色”动力。
2016年,南京入选全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海绵试点片区建设。 从钢筋水泥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在解决雨水问题的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使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20年,南京已基本实现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要求。而到2030年,这一海绵指标将覆盖80%城市建成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通讯员/宁建轩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