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学校做到了!

2020年11月19日 15:25:41 | 来源:半月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半月谈记者 赵叶苹 夏天

  在这个手机“霸占”眼球的时代,轻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社会常态,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中学校长周小华推出一项创举——全校实施“开放式自主阅读”,将沉睡在图书馆里的上万册图书搬到教室、走廊、架空层大厅,设置书架、摆好桌椅,让书籍全方位包围学生,静候孩子们的翻阅。

  这项创举实施5年来,保亭中学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们更爱思考了,校园书香气更浓了……

  书不怕丢,怕没人看”

  保亭中学育才楼一楼大厅是一处完全开放的书吧,墙边、立柱四周的实木书架上摆满了图书。傍晚时分,高三学生刘赢银和同学相约此处。她举着书,昂着头,霞光和目光一起照射进书里,时间在此刻凝固。

  在保亭中学,这样的画面俯拾皆是。5年来,受惠于“开放式自主阅读”的创新实施,书籍变得与空气、阳光、自来水一样,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必备、学习元素。

  20159月,周小华担任保亭中学校长。上任伊始,为深入了解这个少数民族山区县基础教育薄弱的真正原因,他花了两个月时间,走了十几个乡镇,家访了上百名学生。家访时他发现,这里农村孩子的家里,“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有别的书”。

  随后的调查还发现,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课外读物,但阅读的种类单调,阅读品位低,以杂志、娱乐读物为主,涉足经典著作的少之又少。

  周小华校长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张丽芸-摄 

  “学生回家没书读、不读书;学校图书馆的10万册藏书则大多沉睡,极少有师生借阅。学生放学,图书馆下班,一道门将书籍和学生硬生生隔开了。”周小华说,书不阅读,它就是死书。

  周小华突发奇想:“何不将图书搬到室外,搬到学生的眼前、手边,简化借阅手续?”起初,周小华的倡议遭到一些教职员工反对,他们担心“书丢了怎么办”。

  “书不怕丢,怕没人看。实在忘了还,那就留作纪念。”在周小华的坚持下,校图书馆5万多册图书被搬到学生眼皮子底下。

  除了育才楼下的开放书吧,高中教学楼的走廊里,靠墙摆放着一米高的坐凳式书架,学生们可弯腰选取,坐下阅读;初中教学楼,每个教室增设一个书架,精选300本图书,每学期各教室间流动一次。

  学校里书本随处可见,学生可以随时取读,自由借阅,只需在借阅册上自行登记年级、姓名、书名和借阅时间,还书时画“√”即可。“学校不会着急让我们还书,只会在学期结束前广播提醒一下。学校很信任学生,我们也不会让学校失望。”高三学生连艳彤说。

  在这里,阅读是一门课程

  手机强势入侵,书籍即便被摆在眼前,大概率仍被漠视。要让图书馆沉睡的书籍焕发生机,将它们搬出图书馆仅仅是第一步。

  为引导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保亭中学开设并编写了名为“阅读与成长——开放式自主阅读”的校本课程。该课程设立阅读课、自主阅读和能力训练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并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

  阅读课和自主阅读课每周一课时,由语文老师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讲授选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注意事项等。

  能力训练则通过一系列的课内课外活动加以保障,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读书报、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读书汇报、师生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将读、写、说统一起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高一、初一的语文课堂会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课前拿出10分钟,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凡是分享的同学给予一个证书,以让学生们感到读书多的人是令人敬佩的人。

  还比如,学校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学校创办《小草》语文报、《晨星》读书报,用于刊登学生的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读与写的兴趣。

  高一学生黄碧在《摆渡人》一书的读书笔记中写道:“禁锢我们的从不是世界,而是内心的怯懦。真正的救赎,是来自心里的自我成长和勇气。”

  看着一篇篇或灵动、或深思、或俏皮的文字,周小华欣慰地笑着说:“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即便考不上大学,他的人生也必然是丰盈的。”

  为进一步勉励学生认真阅读,开学之初老师会向学生推荐几本书,期中期末考试时,针对推荐书目出6~10分的试题,以此考察阅读效果。

  阅读涵养学生,成就学校

  保亭中学的育人目标是“好身体、好习惯、爱阅读、会思考”。5年实践,“开放式自主阅读”创新举措默默涵养了学生,成就了学校。

  对于高三学生陈大翔来说,初中时期的那本《鲁滨逊漂流记》颠覆了游戏和阅读在他心中的排序:“直到看完我才发现,阅读的体验远比游戏更加身临其境。”他还告诉半月谈记者,最近他从一本书中了解到深圳的发展历程,“读完后我很好奇深圳的模样,明年的高考志愿我想填报深圳附近的大学”。

  喜欢旅行的李施云一直没有机会走出保亭,爱上阅读后,她迷上了用心灵去“旅行”,通过书本了解祖国的山川大河和悠久历史:“从书里我知道长城的建造历经两千年,了解了它的雄伟壮丽。”

  阅读带来的变化是隐形的,也是显性的。从数字上看,2016年前,该校初一学生每学期人均阅读量仅2.6本,一年后提升到16.2本。“以前很多学生句子都写不通顺,口头表达也很平凡,如今不仅表达能力强,还思考得很深。”高中语文老师邱云婷说,提倡阅读也与初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完全一致,与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日益增加的导向相一致。

  5年来,书籍成了学校和师生间诚信的纽带。学校藏书量不仅没少,反而多了很多。除了校友和社会捐赠,每个初三、高三学生毕业时给母校赠送一本最喜爱的书,并写上对学弟学妹的寄语。“校友情谊和阅读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周小华说。

  2017年,保亭中学荣获全国阅读示范学校。学校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更多中考高分生愿意留在县中读书。2020年,学校集体荣获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状。

  “饱读诗书的学生由内而外散发的气息都不同了,孩子们目光更有神、神态更平和,影响得整个校园都变得宁静优雅起来。”周小华说,学生们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上述成绩便自然而然地获得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