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从“输血”到“造血”:青海卡阳村藏在绿水青山里的致富密码

2020年10月12日 09:0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高志鹏 汪伟捷

  卡阳,在藏语中译为“纯净、神圣的地方”。

  青海的卡阳村,就拥有着这样一个纯洁的名字。

  蓝天白云,山势独特,小道曲径通幽;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平川溪水潺潺。

美丽的卡阳村

  然而,“绿水青山”给了这里独一无二的美景,却也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过于贫苦的生活,让村里适龄男青年在外面,甚至连对象都找不到。

  守着“绿水青山”,理应拥抱“金山银山”。凭借这样的信念,卡阳村村民们决心倚靠身后的这座大山,建设卡阳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开启自己的“翻身”之路。

卡阳旅游景区

   从“输血”到“造血” 

   农家乐,成就贫困户们的“家家乐” 

  在卡阳村,一块写着“蔡老汉自助扶贫农家乐”的木头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这家农家乐的主人,是一位78岁的老人。

蔡老汉自助扶贫农家乐

  “我之前给儿子说了四个媳妇,一听是卡阳的,都不愿意来。”

  地处大山的最深处,再加上交通不便,蔡老汉一家过去生活得并不顺利。

  其实,不止他们一家有这样的困扰。以前的卡阳村,受自然条件影响,山是荒草坡,地是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2014年以前,村里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

  种种不利因素,也间接导致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大批适龄单身青年找不到对象,卡阳,成了一个“光棍村”。

蔡国发 卡阳村村民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蔡老汉老伴的一场病,又让这个本就贫苦的家庭负债累累,成了村子里最困难的贫困户。

  “老伴患了脑萎缩,病了7年,家里又多了一笔外债。”

  为改善贫困户们的生活现状,村干部通过多方协调,2015年,蔡老汉获得了价值2万元的桌椅等扶贫物资,并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随着卡阳旅游景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扶贫农家乐”成了村里的旅游品牌,蔡老汉院子里那棵50多岁的杏子树成了“摇钱树”,大批游客在树下乘凉嬉戏,蔡老汉一家也收获了可观的收入。

  “现在家里面油桶里油是满的,面缸里面也是满的,肉也是顿顿都有,多得吃不完。”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蔡老汉觉得,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

卡阳村农家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蔡老汉的农家乐是卡阳村精准扶贫的成果,像这样的扶贫农家乐,整个村子里共有20多户。目前,卡阳景区的发展已经带动了不少村民发展餐饮业,以此来增加收入。同时,每家扶贫农家乐带动一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全村脱贫。

  这样的变化,也让许多村民有了经营意识。

赵帮芳和她的小吃摊

  赵帮芳在景区里经营着一间小吃摊,售卖洋芋津津、酿皮等青海特色小吃。

  “我们是庄稼人嘛,以前就只能靠庄稼。”说起以前的生活,赵帮芳觉得一切都得“看天吃饭”:头一年庄稼好,吃的就多,第二年庄稼收成差,连吃的都不够。

  景区建设起来后,经营小吃摊成了赵帮芳主要的收入来源,有时候她还会把地里种的蔬菜带到摊子边售卖,最近的两个月,她每个月都能挣到3000元左右。

  “安稳”,是这间小吃摊带给赵帮芳的生活最大的改变。

当地特色小吃洋芋津津

  从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到2016年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从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到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在卡阳,每一位村民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开农家乐、小吃摊、小卖部、小旅馆……曾经尴尬的“光棍村”名头,也终于得到了破除:近5年,卡阳村迎娶了60多位新娘,成为名副其实的“喜庆村”。

  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一家家农家乐、一间间小吃摊,让卡阳村这个僻静的小山沟,也有了“家家乐”的欢声笑语。

喜结连理的新人在卡阳景区拍摄婚纱照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让卡阳景区变身“聚宝盆” 

  农家乐的红火、小吃摊的火爆,要说让村民们得以“家家乐”的根源,卡阳村近年来的三大改变是其中的主要推动力:

  “一条公路”、“一片梯田”、“一处景区”。

卡阳村全景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长久以来困扰卡阳村的一大症结,便是那条极其难走的出山路。山下一马平川,山上荒草陡坡,以前连接这两个区域的石头路,可谓是“刮风天黄沙遍布,下雨天泥泞不堪”。

  随着多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卡阳村建成了一条7.8公里的乡村扶贫旅游公路。石头路变成了柏油路,“出山”时间大大缩短。

卡阳村新修建的乡村旅游扶贫公路

  而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条路,可不仅仅是缩短时间那么简单。

  “路修通了,与外面的交流也多了,村民们的观念也变了。” 卡阳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手指着公路的另一头说,“以前农闲的时候,村民们可能就在家里闲着,现在农闲的时候基本都外出务工、做生意,通过各种方法去致富。”

祁生海  卡阳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的山是秃山,地是坡地,村是穷村。” 祁生海这样回忆卡阳村的过去,整个村落有七成面积是水土流失区,耕地九成是坡耕地。

  “亩产也就300斤,一斤就卖一块钱。”

  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富,土豆和小麦很显然难以“养活”全村的村民。

  改变这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10月。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湟中县拦隆口项目开工,卡阳村183.33公顷坡耕地被改造为梯田。

  次年,卡阳村平均亩产达到600斤,全村经济效益增加近50万元。

卡阳村梯田

  祁生海觉得,如果说修路、修梯田让村容村貌变了模样,那么近几年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则是让村民们生活发生质变的“聚宝盆”。

  作为距离西宁市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卡阳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1.1%,户外健身休闲资源极为丰富。依托这些优势资源,2015年,卡阳村通过招商引资,修建了卡阳村旅游景区,背靠“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业。

游客在卡阳村景区内游玩

  目前,卡阳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18km木栈道、千亩高山花海、民宿居住与餐饮区、农家乐等10多个功能性区域,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

  景区带给这里最大的便利,就是像蔡老汉这些“老卡阳人”,可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家乐,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当然,景区带不仅给“老卡阳人”带来了福利,甚至还吸纳了不少“新卡阳人”。

  “以前村里都是山地,人都出去打零工。”在西宁打工的王桢一就是这样,结缘了来自卡阳村的妻子,成为了卡阳村的女婿。

  “在外面打工,一个是漂泊不定,另一个就是收入也没有保障。”看到卡阳景区越来越出名,厨师出身的王桢一做出决定,和妻子一同归乡,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家乐。

  “现在感觉就像是在家门口打工,又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多好。”

王桢一  卡阳村村民

  “咱们这里有山有水,以前就一直没有想过怎么把这些绿水青山搞活。”卡阳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在谈起这片“金山银山”时,越说越高兴:“开发了乡村旅游以后,才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卡阳村下一步的规划,是在景区内建设一个水上乐园和儿童游乐场,让孩子们能在这里玩得更加尽兴。同时,村民们也计划通过体验游、民宿等方式,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

  “有吃、有玩、有住的地方,最后发展成这样,咱们村就成功了。”对于未来,祁生海很有信心。

今日的卡阳村

  一条公路,让曾经穷困的大山深处,收获了新的发展理念;一片梯田,让曾经贫瘠的荒草陡坡,孕育了希望的种子;一处景区,让村民们依靠农家乐、小吃摊,过上了“家家乐”的新生活。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游客来到卡阳村,赏高原秋景、吃农家饭、品农家味道。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正在收获着“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