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河下的汪鲁门盐商住宅,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就设在此。今天,这座扬州首个参与性文博场馆建成揭牌,盐商大宅开始“变身”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
几大篇章展现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
大运河盐业文化展示馆位于扬州市南河下170号,南至南河下街,东至四菱电子公司西围墙,北至木香巷,西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会馆相邻,该住宅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原房主为刘赓唐。民国八年(1919年),汪鲁门从刘氏手中购得,其布局规整严谨,体量宏大,是典型的盐商大宅,目前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一处遗产点。末代盐商汪鲁门的住宅记载了两淮盐业的兴衰,是研究扬州盐商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
住宅门前东侧本是一块空地,现已建起一长排建筑,从南向北延伸,在最南边的建筑墙体上镶嵌了汉白玉石刻,上面刻有“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的文字。
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充分利用汪鲁门盐商住宅绵延百米的建筑进深进行布展陈列,整个展馆位于建筑群的西路建筑中。“展示馆建设以汪鲁门盐商住宅为载体,以扬州盐商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手段展示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历史遗存。”工作人员介绍,将盐商住宅打造成文化展示馆,也是探索文保建筑利用的全新途径。
由住宅西侧大门进入,从第二进建筑开始,每一进房屋为一个篇章,共有江春接驾、两淮盐业、风流儒雅、盐商传奇等篇章组成。
汪鲁门盐商住宅西侧建筑作为主展馆,东侧建筑作何用途?据介绍,盐商住宅东部原是一片空地,现经施工人员努力,一组四合院式样的钢结构建筑已经呈现,里面安装了投影仪和大幕墙,成为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的前厅和序厅。此外,展示馆还依托原有的盐商住宅,设置了假山、凉亭、花园、小广场等功能区域。
移步换景植入互动体验 盐商大宅内建成扬州首个参与性文博场馆
展馆序厅的前厅部分为整个展示馆的出入口区域,西侧设服务台,东侧为文创休息区。序厅的后一进为展馆的开篇部分,展示主题为"运河风情",观众可通过三折幕等高科技手段体验清代扬州运河码头盛景,5分钟的全三维动画将带你开始一段时空之旅。而东侧花园,则有考古遗迹的展示。除了有桂花厅、柴房等三进房屋的遗迹展示,一处城墙砖搭建的房屋建筑基础也被钢化玻璃罩着,向游客展示这一盐商大宅的历史。
据介绍,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落户汪鲁门盐商住宅还要追溯到1992年。那一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全国盐业史编写定稿会”在扬州召开。当时,与会专家在汪鲁门住宅参观时,惊叹于其豪华,遂建议将这里建成中国海盐史博物馆。此后,扬州有关方面起草“关于在扬州建立中国海盐史博物馆的函”,并上报省和国家有关部门获得批准。2016年8月,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汪鲁门盐商住宅)概念性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去年启动建设。
在规划设计时,专家充分考虑到汪鲁门盐商住宅建筑的自身特色和扬州休闲旅游城市的特点,力求让盐商文化展示馆具有主题展示、古建保护、长效运营、文化传承、旅游开发五大功能,同时采用了新的视角来规划设计盐商文化展示馆,力求讲述一个承载千年运河文化的故事,解读一段纵览扬州盐商兴衰的传奇,勾勒一幅描绘特色民俗风情的画卷,设计一套符合长效运营预期的模式。
“这也是扬州首个参与性文博场馆。”专家介绍,在规划设计时,便把整个建筑作为演艺空间来考量,通过移步换景、互动体验,将扬州运河及盐商文化浓缩在一幢建筑中,让游客在情境之中参观体验。
多年努力 汪鲁门盐商大宅重放光彩
“今天扬州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能够揭牌开放,是全市上下多年努力的成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汪鲁门盐商大宅曾多次修缮保护。
2007年5月,名城公司实施了汪鲁门住宅本体修缮工程,主要实施了房屋瓦望落地大修、白蚁防治、部分墙体拆除、修复原楼板等工作。
此后,大运河申遗。2012年11月,名城公司结合大运河申遗,又实施了汪鲁门住宅修缮续建工程,对本体九进住宅进行修缮,恢复照壁,建成了南部停车场,占地面积约1434平方米,完成了住宅东部绿化景观提升及其周边环境整治等。
2017年6月,名城公司又开工实施了大运河盐业文化展示馆建设,主要是对本体建筑及东侧花园进行展示利用,展陈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该项目是扬州市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经过前后10多年的努力,这一盐商大宅才完美“变身”,成为大运河盐业文化展示馆,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