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经专家评审,江苏首批227位乡土人才,正式获评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扬州29名乡土人才上榜。
其中,汤祝萍列入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王建军、金玉荣等28人,入选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这些来自乡土一线的“土专家”们,得到了省级层面的“认定”,列为培养对象,是不是很高大上?
“真是没想到,我们绣娘还能评上职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宝应县乱针绣传承人汤祝萍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正高级职称相当于“教授”,在宝应绣娘中她是第一人。“非常感谢政府和社会对我们乡村手艺人的重视,职称评上去,将会大大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现在在网上卖一幅刺绣1万元每平米,今后把正高级职称证书放在旁边,价格可能就会翻好几倍。绣娘的手艺‘值钱’了,我们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汤祝萍正在演绎乱针绣
汤祝萍从事刺绣工作32个年头,曾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带动1000多名闲置劳动力就业,但受论文限制一直无法评定职称。此次江苏省开展首批乡土人才职称评定,突破职称评定原有限定,以实绩论英雄,最终让她“名副其实”。
“三带”人才作品:国庆70周年献礼作品“大团结”,现已入选国家外交礼品部
扬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主任科员洪齐介绍:“我们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重视的是人才个人的履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的贡献。通过这种方式,评审出来的正高级、高级职称人才满足岗位需求。”
从“田秀才”到“职称高地” 真才实学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此次成功获评的29位扬州乡土人才有一个共同特点: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充分体现出“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刚刚获评高级职称的修脚师傅王建军因此深深受益。
王建军为顾客修脚
曾获得过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头衔的王建军是我市小有名气的修脚师傅。1992年,28岁的王建军在盐城老家下岗后,来到扬州打工,应聘到陆琴脚艺店里当学徒时,他站在师傅旁边观看。“许多顾客来的时候脚痛得走不了路,修完脚后他们变得活蹦乱跳,对修脚技师连声说感谢!”这一幕让王建军感到修脚技艺的神奇,他一头扎进这门“肉上雕花”的技艺种去,解剖学、药学、拿刀手法……一切从零学起,一干就是21年。
王建军在扬州市陆琴脚艺职业培训学校为学员授课
此次王建军、张群两位修脚师获评高级职称,在同行眼里,其含金量不比任何论文、任何头衔低,让修脚师这一身份也多了一些分量,也为叫响“扬州三把刀”增加了人才砝码。
不负乡村不负人 让农民成为更体面的职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此次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通过高级职称评审,正与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不谋而合。
金玉荣(右)与采茶姑娘们交流采茶之道
金玉荣是扬州市时会堂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多年来,他从白手起家成为一名勤劳致富的农民企业家,一直致力于茶叶领域的种植、加工、销售和科研,但从未进行过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认定。这次一下子晋升高级职称,为茶农这份职业增添了一份光环。
体面的职业,源于社会的肯定、认可及公正的待遇。金玉荣感慨:农民群体,关照着14亿人的温饱,也关乎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理应得到礼赞与尊重,这份尊重,不应止于口头的歌颂,而应实实在在地给予其应有的荣誉和待遇。如今,越来越多的“田秀才”靠职称为自己“正名”,广袤的乡村大地也将迎来更多的“农创客”、“新农人”,为美丽扬州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扬州市龙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伟(左)在东北牡丹江穆棱市承包了2000亩土地作为绿色大豆种植基地
正高级、高级职称向“绣娘、修脚师、土专家”开放的背后,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创新之举。职业的认可、身份的转变,让乡土人才获得幸福感,同时也鞭策着他们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这也将激励更多农村青年见贤思齐,精研业务,从原先的“泥腿子”变成适应现代农业和传承技艺的“领头雁”。
陪读妈妈在汤祝萍刺绣工作室挣钱养性两不误
期待相关部门为乡土人才评定职称后,继续加强有关职称互认,将他们纳入人才管理范围,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更多支持。对乡土人才“扶上马,送一程”,为他们搭建科研助农舞台,让他们在现代产业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