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
成立4年来,常州经开区奋力抢抓区划调整机遇,以非常态之功加速追赶,以超常规之效弯道超越。4年来,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经开区全面奏响了“建成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的四大发展乐章。
昨天,省商务厅发布2018年度全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情况通报,常州经开区在88家江苏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中首次进入前10名,位列第9位,比成立时跃升51位,比上一年度跃升4位。
2018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台阶。在江苏省级开发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跃升至全省第二。经开区以全市4%的地域面积,实现了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的地区生产总值、1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18%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
武进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表示,今年以来,经开区上下认真落实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和区委“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决胜年”部署要求,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坚持整体联动统筹施策、集中发力攻坚重点,在“变”的环境中保持了“进”的态势,在“难”的攻坚中加快了“转”的步伐。
稳中有进态势更明显。2019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2.6%,占全年目标5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8.1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工业投资增长10.8%,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实体经济保持健康。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以“两个健康”助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41.4%,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24家,累计达3.8万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股改上市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绿色标杆企业培育力度,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完成企业股改5家,报会企业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50家。东方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全市第六家AA+平台公司。
转型升级步伐更稳健。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要求,组织开展了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竣工、城建社会事业项目集中开竣工等活动,14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2亿元,开工建设项目55个,竣工投运项目19个。签约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达158亿元,其中超3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4个,超亿元项目14个。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93亿元,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7%。轨道交通产业园二期、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启动建设,全省智能微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产业创新联盟落户经开区。制定实施五大类28项年度改革任务,获批全省唯一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开发区,启动重点项目建设信用承诺预审制,建设类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平均审批用时比2018年缩短56%,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16位、全市开发区第1位。新增集中行使商务、科技等16个方面、2200余项行政处罚权,不断推动综合执法扩容提质。全面启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示范点培育工程,建成土地整治资源交易平台,完成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393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350亩。
生态攻坚成效更凸显。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涉气企业问题整改基本完成。深化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关停取缔43家,提升改造62家,工业厂房出租管理累计备案219家。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源头联防联控,道路、工地、堆场等扬尘污染管控水平不断提升,秋冬季大气管控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春夏季大气管控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PM2.5累计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1%。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前杨污水厂竣工投运,横林、横山桥污水厂主体完工,完成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管282家,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畅流活水、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河道清淤20条、水系连通2条,国控五牧断面水质保持稳定达标。积极探索科技治水新路径,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智慧水务战略合作,不断夯实水环境治理硬支撑。 “大棚房”清理整治完成,革新河生态廊道二期、宋剑湖湿地改造提升二期、鹅颈湾湿地等项目开工,水乡田园生态廊道实施性规划通过评审,区域生态涵养日益增强。市容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和违法建设专项治理集中突破行动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民生优先导向更突出。中心城区控规、三镇总规修编获批,东方新城、芙蓉片区、清明山片区、崔北片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经开区段征迁工作全面启动,G312、S232快速化改造和沿江高速拓宽等重大交通工程前期加快推进,大明路、漕上路、东方二路等11条重点道路竣工通车。完成经营性地块出让面积494亩,美的、蓝光、旭辉等知名地产商成功落户。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横山桥实验幼儿园、新安幼儿园、遥观中心幼儿园和横山桥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实现竣工,丁堰新建幼儿园、崔桥小学扩建一期、横林初中提升改造、横山桥省庄敬老院提升改造等项目顺利开工,市第七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加快推进。凯尔城市广场基本建成,东方大厦主体竣工,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加快建设。“工业+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吸引长三角地区36家电视台宣传报道,累计接待参观者达2万人次。动真碰硬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涉恶案件22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稳步推进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持续攻坚信访积案化解,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益诉讼走在全市前列,审判质效持续有力提升,法治建设满意度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保障更有力。扎实开展“一学习两整治”专项行动,党政班子领导带头宣讲12次,党工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开展“纪念建党98周年”“牢记使命 筑梦经开”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掀起新一轮比学赶超、奋勇攻坚的发展高潮。强化村(社区)党组织精准帮扶、动态整顿,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战斗堡垒得到不断巩固。组织召开领导干部政策学习解读会,“经开大学堂”融入年轻干部选育管用,成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人才基金,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有效提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优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扎实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和违规吃喝、烟(卡)问题专项整治,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全力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建立联系监督机制,实现对工作机构和国有企业“嵌入式”、常态化监督。支持区委巡察组开展政治巡察,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