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关注。你曾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当时是如何应对的?如果遇到该怎么办?近日,宝应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联合黄塍中心初级中学,进行了一场防控校园欺凌和暴力法制讲座,警察叔叔讲了哪些干货呢?
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
当事人讲述被欺凌经历
讲座开始后,主讲民警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校园欺凌?在此之前,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只有涉及殴打暴力才叫欺凌,同学之间的玩闹都“无伤大雅”。其实,除了公开暴力行为,用言语辱骂、用行动侮辱他人、损坏同学财物等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
“长大后我才知道,当时我是遭遇了校园欺凌。”尽管已参加工作,但家住扬州西区的小可(化名)回忆起自己初中时的经历,仍觉得历历在目。
小可说,自己上学较早,成绩较差,小时候又较孤僻,总是独来独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成了班级里几个强势男生的欺负对象。“下课出去一会,回来就发现文具盒被砸烂了;放学想回家,别人却把我的书包扔进了男厕所;桌子经常会被人堆满垃圾……”小可说,这样的事情对当时的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她也曾试着反抗,却被别人推搡在地上,也曾带着被损坏的文具去找老师“告状”,但老师口头说了那些男生几句后,他们却更加放肆起来,还给她取了很多侮辱性的外号。
“直到现在,我都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可说,这让本来就内向的她更加孤僻,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也越来越差。幸运的是,后来学校分了班,小可在新的班级里遇见一个好老师,交到了好朋友,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才得以摆脱这些噩梦。
校园欺凌并非个例
会使受害者产生心理创伤
小可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这场法制讲座上,民警提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18个国家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认为校园欺凌是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而1/3的受害者对遭受欺凌习以为常,不会告诉别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2.5%的中小学生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
此前,扬州也曾发生过一些类似案例。今年5月,两名初二学生在校期间因一件琐事发生矛盾,竟决定在外约架。其中一人因怕吃亏而携带棒球棒、一把学生用美工刀赴约。争执中,将另一人下巴划伤。经法医鉴定,伤情已构成重伤。
去年12月,5名学生采取扇耳光、拳打脚踢等手段分别殴打另外3名同学,并以不给钱就殴打或传播谣言的方式向他们强行索要200元-300元不等的钱财。在其中一人拒绝后,竟强行让对方做出下跪、钻裤裆等侮辱性行为。最终,警方对其中已满16岁的两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移交起诉,对未满16岁的其余参与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这些真实案情让人唏嘘。而校园欺凌的危害极大,有数据显示,有近八成的校园欺凌受害者对校园安全产生怀疑,半数以上的受害者认为社会黑暗。不论何种形式的校园欺凌,都会使受害者的心理产生创伤,甚至影响人格的正常发育。
民警这样说
学生该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遭遇校园欺凌时,又该如何应对呢?讲座上,民警教了孩子们这些方法。首先是防范,面对有暴力倾向的同学,不能太软弱;第二,要振作精神,自强不息;第三,选择合适的文体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谨慎交友;第四,上下学路上和在学校最好不落单,要结伴而行。
其次是“自救”,如果遇到欺凌情况,应保持镇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对方。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或老师沟通情况。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
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重视和老师、学校的沟通和联系,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品格教育,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暴力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万一遭遇校园欺凌,家长应保持理智,事发后应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学校方面应加强教育
各中小学校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欺凌防治专题宣传教育。加快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建设,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除此之外,应定期开展排查,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及时妥善处理。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滕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