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嘞嘞(lei)”作为民间音乐,被收录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
过去,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沭阳的老百姓用牛耕田、犁地、打谷、晒场时,常一手甩着长鞭,一边口中咿咿呀呀哼出曲调,以此吆喝赶着牛干活,沭阳人称这种声音叫“打嘞嘞”。
那时,使用耕牛的农家人都会拿一根鞭子,当牛走得慢或者是停下时,就用鞭子抽赶牛,以便让它走快些,使劲拉。但是,有的人疼爱耕牛,舍不得用鞭子抽,即使甩鞭子也是空抽以吓唬牛一下,不会抽在牛的身上。同时,伴用吆喝的声音,只要吆喝一声,牛就会使劲用力。
这种吆喝牛的声音有的是很短的一声,基本用“哦、呵、嘿、啊、哟、哈”几个字,有时单用一个字,有时是几个字连在一起,变成很长的几句(一般情况下3—4句),如“哦呵呵哦呵哦呵,哦呵哦呵哦呵呵呵,哦呀嘿嘿……“。
这一类的词句伴以曲调,耕田、耙地、打谷、拉车等,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吆喝声,当需要牛用力时(如耕田、穿山芋沟的最后一犁),这种曲调像吼叫。有时需要牛不急不慢地走(如用牛耙地、拉车或者是在场上用牛打谷),这种声音就轻声细语。
当时,每到农忙时节,这种声音从早到晚,便在田间和村庄此起彼伏。如今,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耕文化有了本质的变化,已经很少有人会“打嘞嘞”,多少年了,再也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
尽管如此,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却记忆犹新,也似乎时常听到这种声音在回荡……
(来源:中共沭阳县委宣传部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