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工业基础薄弱的盐城,诞生了一家中国电子工业明星企业——“燕舞”。伴随脍炙人口的广告歌曲,“燕舞”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是1984年5月拍摄的燕舞收录机生产线。 俞文鸿 摄
1984年8月8日,上海一条弄堂里,街坊邻居纷纷搬来板凳椅子,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等待观看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转播。信号来了。“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歌声从电视里传了出来……这是今年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里的场景。
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工业基础薄弱的盐城,诞生了一家中国电子工业明星企业——“燕舞”。伴随脍炙人口的广告歌曲,“燕舞”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燕舞”红遍全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国营企业步入获得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的重大改革轨道,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1981年,盐城地区无线电厂(燕舞集团前身,1985年1月改称盐城无线电总厂)还是一个只能装配收音机的小厂。随着收音机市场的萎缩,产品大量积压,企业负债180多万元,面临生存危机。
这是1984年5月拍摄的燕舞收录机生产线。
危机中蕴含机遇。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1982年,盐城地区无线电厂分析市场趋势,正式确立收录机发展方向,并成立试制攻关小组,成功投产“燕舞”牌收录机,在国内一炮打响。
“时值四九严寒,北京飘着茫茫大雪,一支近千人的长队立雪守候在王府井大街东风市场门前的人行道上。”这段文字描述的是1985年春节前“燕舞”牌收录机在京第三次展销的情形,可见“燕舞”在北京市场的火爆。
首都北京是全国的风向标。“燕舞”成功火遍大江南北,就不得不提起当年那首堪称“洗脑”的广告歌曲——“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同时期的电视广告,更多是简单、直白甚至是生硬的产品说明。根本没有想到把产品作为一个品牌形象、一个艺术作品来升华。”曾任盐城无线电总厂秘书、《燕舞》月刊副总编辑的殷毅见证并参与了广告诞生的全过程。
因此,这条以歌舞形式展示品牌形象的广告,一经中央电视台发布后,迅速风靡全国,提高了“燕舞”品牌知晓率。
短短几年内,“燕舞”助推盐城无线电总厂登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1982年,甩掉亏损的帽子,产值464万元,利税33万元;1985年,产值超亿元,利税突破千万元;1987年,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五项指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成为全国九大名牌收录机厂家之一;1988年,产值4个亿,利税6000多万元。
《盐城市志》记载:“1989年10月7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盐城无线电总厂进入全国500家大型企业行业。”
这是1984年5月拍摄的燕舞收录机生产线。
改革和竞争是灵魂
当年“燕舞”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改革和竞争是灵魂。”殷毅记得老厂长朱成学曾说过,“‘燕舞’在夹缝中求生存,靠的是敢于改革和竞争;在生存中求发展,靠的是善于改革和竞争。”
人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盐城无线电总厂对内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包括分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激发了全厂职工的智慧和潜能,一大批科技型、工匠型的精英脱颖而出,新产品开发研制步伐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
1982年到1987年,仅“燕舞”牌L15系列收录机就有六十多种型号,平均每年有十多种新品投放到市场。往往一款产品正热销时,替代的“升级版”就出来了。等到别的厂家跟风上市时,“燕舞”的“升级版”又独占鳌头,同时降低老款价格,让跟风产品迅速被市场淘汰。
这种快半拍的节奏,抓住了时间差,拓展了市场空间,大大增强了“燕舞”的竞争力。而一定的市场投放量是前提之一,量少了打水不浑。
这是1984年5月拍摄的燕舞收录机生产线。
薄利多销的批量哪里来?盐城无线电总厂除了增加自家生产流水线,还“借窝下蛋”,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经营理念,跨地区、跨行业开展横向联合,在1985年成立燕舞电器实业公司,与12家企业联产“燕舞”牌收录机。随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向集团经济发展,在1991年成立盐城燕舞电器集团,以产品、技术和资金为纽带,联结合资企业、参股的配套及整机生产厂家,组成股份制经济实体,形成规模效益。
产品批量的增大使得销售流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1987年,全国电子工业行业第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流通为一体的燕舞电子销售集团成立,实现科企、工贸、工商联合,开创我国电子工业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新模式,扩大了燕舞产品市场辐射力,稳固了全国收录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是1984年5月拍摄的燕舞收录机生产线。
复兴“燕舞”品牌
20世纪90年代,国内CD、VCD等新型家电音响产品出现,家电市场中收录机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而此时的“燕舞”因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基因固化,在产品开发更新方面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企业连年严重亏损,生产难以为继。
1997年底,走入绝境的燕舞集团终于宣布全面停产;1998年实施“大船搁浅,小船放生”的改制方案,成立了18个改制企业;2002年6月,燕舞集团进入破产程序,2004年底正式宣告破产。
“燕舞”是中国电子工业改革征途上一位勇敢的“蹚雷者”。“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者而言,有着积极的激励和警示作用。”殷毅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复兴“燕舞”品牌。今年9月,盐城东方投资开发集团将复兴“燕舞”的接力棒,交给了2018年底成立的江苏燕舞航空产业集团,该集团亦正式更名为燕舞集团。
航空是开放新盐城的国际窗口。2018年9月,江苏省正式挂牌成立东部机场集团,整合省内机场资源,为南洋机场做大做强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集团重点围绕南洋机场周边基础设施开发、空港经济区和空港小镇的建设,打造新的空港经济发展集团,加快实现燕舞品牌的复兴和企业实体化转型。”燕舞集团副总经理潘晓介绍,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已全面启动,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招标和立项程序基础工作也已展开。
“燕舞”复兴的不单是品牌,更是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胆魄和智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燕舞’品牌重新做大做强。”潘晓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