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人整理36篇“国庆日记” 见证时代变迁

2019年10月01日 07:00:03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18年,从青葱学子到退休老人,从温州、杭州,到北京、上海、无锡……退休老人王巨榛,保留了自己从初中时代至今的151本日记。今年国庆节前,他花了20多天时间,整理摘录自己的日记,并从中节选出36篇“国庆日记”。

  今年76岁的王巨榛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并将多年来积攒的日记本保存至今。

△ 积累多年的日记本。采访对象供图

  60年代的国庆节,他在西湖畔看火树银花

  “面临涟漪的西子湖水,真惬意。晚,西子湖畔观礼花,真个'火树银花不夜天'。观众云集,平湖秋月处有一圈青年男女在跳舞,《青年圆舞曲》被口琴、手风琴优美地演奏出来。杭州的夜景是十分美丽的,有了一个西湖更显出灯火辉煌,映出无数灯柱。”1961年10月1日,这是王巨榛在杭州的“国庆日记”。那一年,他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从老家温州来到杭州。

  大学毕业后,他到北京工作,后来去了永川。1975年,他因为出差又到了北京,王巨榛10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参观向往已久的故宫,在珍宝馆文物前,我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倾倒!”

  积攒多年“国庆日记”,见证时代变迁

  因为工作原因,历年的10月1日,他既有在老家温州度过的,也有在永川、无锡等地度过的。1982年10月1日,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所于节前先发每个职工2元的月饼票,后又发21元奖金。上半年曾给每家发折叠铁椅和单人沙发各一对,家家基本上都添了电视机(黑白12英寸),在家里过节也不错。市场上鸡鸭鹅价钱还可以,猪肉在所门口难买到,但进城好买。这样,本来要求低的百姓就安居乐节了。”

  由于妻子是上海人,还有几则“国庆日记”是在上海写的。1992年10月1日,在上海,他在日记中写下:“九点许,一家人去看白天的外滩。可以上防浪堤了,改建后的外滩,马路宽了,绿化带宽了,堤也宽了。古色古香的街灯,与那些欧洲古老建筑融为一体。”

  历经多年,辗转多地,他的“国庆日记”,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退休后爱上科普工作,还学会了玩微信

  2003年,王巨榛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退休。此后,他便定居无锡,偶尔会在国庆节时回温州老家。他热爱科普工作,经常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参加科普活动。2003年10月1日,他的日记中写道:“在温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天,指导制作植物标本。”2004年10月1日,他又写道:“温州市图书馆有讲座《恐龙》,是北京来的老乡叶祥奎教授讲,讲得挺好。”

  最近几年,老人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发微信。2017年10月1日,他在日记里写:“午后,大儿子泡咖啡,拿炒栗子炒花生,让我坐阳台享受。我感谢儿子,并让孙子给我拍照。后来写诗四句:佳节堪贺国泰民安,阳光暖身宅家怡然……修改多次,发朋友圈,得赞甚多。”

  “虽然没有宏大的经历,但个人小家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日记多少反映了国家进步的时代背景。”王巨榛说,翻阅自己超过一甲子的“国庆日记”,也令他感触颇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