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 | 鹰笛,雄鹰的化身

2019年06月25日 14:31:10 |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次旦老师家的院子坐落在团结新村的深巷里,是一座传统藏式结构的两层院落。天然石板铺就的走道婉转通向敞亮的会客厅,两旁是由铁栏围绕起来的精致小花园。院子一侧的角落里养了几只拉萨阿布索,声声不断的犬吠似是在争相同初来的客人打招呼。

  整座宅院外表坚固庄重,藏式的窗檐有精巧的图案点缀;建筑内部结构古朴典雅,整洁有素,让人感觉非常舒适。

  次旦老师一九五二年出生于西藏拉萨市。12岁时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学习器乐专业。学成回藏后先后在西藏话剧团、西藏歌舞团工作。

  多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剧(节)目中担任笛子、鹰笛、竖笛独奏等,以及藏戏鼓师、宫廷“达玛”鼓师,寺庙乐器“钗”的领奏。

  在原有的民族乐队、乐器的基础上,他大胆继承和研究西藏宫廷、宗教、民间乐器,谱写了大量新创宗教“恰姆”谱、寺庙乐谱、宫廷乐谱。并在1998年8月研制了西藏第一支能为专业演出团实用的演奏及独奏乐器(西藏鹰笛)。

  如今退休在家的次旦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了西藏鹰笛、西藏竖笛的非遗传承工作中。

  在次旦老师家里,我们有幸聆听了他的演奏,颇有一种震耳发聩的嘹亮气势,他与鹰笛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

  鹰笛,雄鹰的化身

  相关文献记载,鹰笛在16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那时候西藏没有区分鹰笛、竖笛、竹笛,只记载说西藏有这种笛子。我们制作鹰笛用的是比较均匀的鹰翅骨部分。

  雄鹰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

  在藏族人心中,雄鹰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十分神圣。

  传说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着太阳飞去,直到化为灰烬,所以在地面上很少见到它的尸骨。

  雄鹰一般生活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它的身高大概是1米左右,翅膀伸开可能有2米左右。因为在西藏不杀生,骨头非常难找到。偶尔在藏北或者4000米以上的地方,雪比较大,有些鹰冻死或者病死了,一些牧区、农区的人,间或能找到一些鹰的尸骨。

  邂逅雄鹰的翅骨

  我十二岁的时候,国家把我送到北京培养,专门学习民族乐器竹笛,在内地学习了差不多六、七年。回来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竹笛)的工作。后来我觉得竹笛毕竟是外来乐器,我有责任把西藏本土一些见不到了的、失传了的乐器做出来。

  我很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材质找不到。我也跑了很多农区、牧区,但是都没见到过这种乐器。

  我的姐夫来自那曲巴青县,听说那里原来有过这种乐器(鹰笛)。

  所以就托他找当地牧民帮忙,在那个地方寻找这种骨头,找到了3根骨头,那是1986年。

  西藏第一支音阶完整的鹰笛

  找到鹰骨头后,它太宝贵了,我不敢随便乱动。

  直到1996年,我出国前路过北京,找到了中央民族乐团的宁保生老师。我跟老师介绍说,西藏有这么一种古老的乐器,我现在找到了这个材质,希望老师帮忙制作。

  我把这个乐器大概的模型、图纸给老师看了,之后我们俩开始研究。老师当时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做好,毕竟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没有做过。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老师找了一些接近骨头粗细、长度的竹子,先做出了一个竖笛。基本上能够吹出来一些音,大概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在骨头上挖孔。

  我当时收藏了三个特别好的骨头,老师建议一个想尽办法做出鹰笛,第二个可以做成横笛,最后一个做成箫。我跟着老师一起琢磨着制作出了这三种乐器。

  回到西藏以后,我开始慢慢适应吹奏鹰笛。刚开始制作出来的鹰笛有些音色、音准发不出来。又经过一、两年,我边吹边进行修补,有些音不准的地方进行改善。一段时间以后,音色慢慢就很好了,相当成功了。

  1996年以后,我开始在单位进行试奏,作为在舞台上表演的独奏乐器;有时也作为参与其他乐器合奏的乐器。这支鹰笛,可以说是专业演出团第一支可以推到舞台上表演、音阶完整的鹰笛。

  响彻天宇的吹奏

  我们西藏歌舞团与中央民族乐团有一个合作项目《西藏的春天》,在全国十二个省市巡回演出过,到过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奏,有一百多人的大型的乐团全部用民族乐器来伴奏。我也曾随中国西藏艺术团先后出访了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在比利时的时候,我用鹰笛演奏了一首他们比利时当地的曲目《我的马车连载着》,观众全部起立了,从我开始吹到结束,观众一直跟着哼那个曲调。

  还有一次我们在泰国演出,演奏了一曲《雨丝》,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作的曲子。当时泰国的总理听了后,说这是整场晚会最精彩的演奏。

  步履维艰的传承之路

  如今西藏鹰笛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就两个,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是那曲安多的。我现在还没有带徒弟,因为这个鹰笛的材质太难找了,只有托牧人帮忙。现在标准的鹰笛只有我的那一个,后来我再继续做都没有做成功。我只好准备做一些仿制品,比如竹子或者塑料之类的。虽然音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演奏时,外观比较相近。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带学生了。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西藏的竖笛几乎没有人再吹了,好在它失传的时间不是很长。我小的时候吹过,从1962、1963年以后没有了。宫廷的竖笛和民间的竖笛不一样,我根据小时候的记忆,设计了竖笛的图纸。

  2016年,我与北京吴氏管乐一起成功制作了两支西藏竖笛。接下来准备大批量的制作,然后推向市场。我算是西藏第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演奏笛子的人,获得过国家一级演奏员的荣誉。目前国家的乐器谱里,还没有西藏竖笛,以后做出来,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非遗是一份难得的坚持

  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保存它

  传承它

  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