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个抗战碉堡“沉睡”山林 保护有待加强

2019年04月07日 07:15:37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位于邵家山最高点的碉堡,是一处观察所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摄

  每一个碉堡就是一个物化的历史,见证了1937年南京保卫战的烽火。随着新近发现的抗战碉堡越来越多,保护也迫在眉睫。 有学者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发现的南京保卫战国防工事共131座,有的尚未纳入文物保护范围。

  4月6日,记者探访发现,一些碉堡隐蔽在山林中,普通人很难寻觅,部分碉堡缺少维护。对此,多位抗战史学者呼吁,加强对抗战碉堡的保护,比如绘制抗战碉堡地图,建议设立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群打造成新的造访点。

  探访

  碉堡隐蔽山林,花了半小时才找到

  去年,两名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战碉堡遗址前身穿侵华日军军装拍照事件,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这一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也引发了大家对保护抗战碉堡遗址的关注,紫金山碉堡群也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去年,记者曾跟随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一同前往邵家山一处碉堡进行祭扫。

  时隔一年,4月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此处碉堡寻访,却发现碉堡在山林中更“隐蔽”了。原本从地铁2号线孝陵卫站1号口出来后,有一处登山台阶可直通邵家山。然而,今年由于山脚下的道路正在施工,这处台阶更难寻觅了。记者兜兜转转好几圈,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正确的登山台阶。

  沿着台阶向上走,也没有任何指示标志。走了约10分钟,最后在附近散步的居民邵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才在台阶东侧找到一处碉堡。碉堡入口处有两个标识牌,其中一个是由南京市玄武区文化局颁布的文保牌,上面写有“南京市玄武区不可移动文物西山碉堡群”等字样。另外是一块标识牌,是对此处碉堡的背景介绍。

  文保标识落了一层灰

  记者注意到,标识牌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在标识牌后约10米处,一处圆柱体的碉堡掩映在山林中。“这里估计有好久没人来了。”说着,邵先生从兜里拿出纸巾,开始擦拭标识牌上的灰尘。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还有不少人打听西山碉堡群怎么走,今年以来几乎是“无人问津”,来祭扫的更是寥寥无几。

  现场可以看到,这处碉堡为圆柱体结构,是一处观察所。据了解,紫金山碉堡在南京保卫战期间,见证了当时的血战。邵家山原本叫西山,又名沟山,现存碉堡7座,其中6座是大型连体碉堡,1座是观察所。据考证,南京保卫战期间,是一处指挥所。

  在观察所的东南角还有一座碉堡,是6座大型连体碉堡中的一座。由于隐蔽在山林中,如果对山路不熟悉,就很难找到。在邵先生的带领下,沿着山路走了5分钟左右,在接近山脚的位置,这处碉堡才露出真容。记者看到,这处碉堡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为战斗部,设有3个射击孔,下层为隐蔽部,有出入口和观察口各1个。一旁同样有落灰的文保标识牌。由于地点隐蔽,碉堡完整性相对较好,但周围堆积了一些垃圾。

  数据

  已发现131座工事,保护有待加强

  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一直在对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遗址开展专项调查。自去年5月以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他先后探访报道了东郊T80科技文化国际社区、天隆寺附近、南理工科技园内、江宁淳化老街等处的抗战遗迹。据他统计,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南京保卫战国防工事现存131座,有些尚未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亟待保护。

  记者再次探访东郊T80科技文化国际社区的碉堡时发现,虽然这一处暂未列入文保范围,但所在的园区自制了标识牌加以保护。战壕上方还设置了防护栏杆。不过,和西山碉堡群的状况类似,园区内也没有引导牌,知道这一处碉堡的人并不多。

  同时,对于碉堡太隐蔽的问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南京炮兵学院退休教师费仲兴十分关注。他表示,要充分借助专家、学者已有的研究,对已发现的碉堡进行资料梳理。然后,通过地图或旅游手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感兴趣的市民方便找到。“这些工作还需要相关部门去牵头、推动 。”比如,紫金山碉堡群就可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来管理,将有代表性的碉堡遗迹保护好,同时梳理出资料,设置标识牌。

  建议

  打造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

  历史不容忘却,英烈不容亵渎。去年清明节期间,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市体育局指导,南京市委网信办、中山陵园管理局、现代快报等单位协办的“祭忆英烈·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清明徒步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这也说明,大家对抗战遗址保护的意识和参与性在逐渐增强。

  如何在特定悼念节点,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群打造成新的造访点,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多位长期从事抗战碉堡寻访和研究的抗战史学者给出了建议。

  “紫金山现在保留有80多座碉堡,这是活的教材,我们要把它利用好。”费仲兴告诉记者,现在不少碉堡位置基本确定了,初步研究资料也有了,但利用还没跟上。“现在大部分碉堡的介绍资料是没有的,门也是关着的。”他注意到,不少碉堡的观察口、射击口被封堵了,这背离了文物保护的本义。对此,费仲兴建议,把部分有代表性的碉堡的“门”给打开。这样一来,通过近距离的游览,大家更能了解碉堡在南京保卫战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丁进也有着类似的建议。“在管理较为成熟的景区,比如在明孝陵、梅花山等地的6处碉堡,恢复原来的形制,供游客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可以组织中小学生、高校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到现场进行祭奠活动, 也可以较为完整地了解抗战历史。”

  丁进还表示,西山碉堡群、陵园新村保卫战遗址、老虎洞阵地等处遗址,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惨烈和中国军队的无畏。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选择合适的地点,考虑建设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比如,光华门堡垒遗迹已经是较完善的市民公园,前往比较方便;西山碉堡群离地铁站近,空间相对封闭,抗战遗迹保存较好。我个人认为,这两处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明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