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园东北角,
有一处院落,名“朱苑”。
时光流逝,公园里景观不断翻新,
朱苑却一直保持着1949年兴建时的模样。
只因有位英雄长眠于此,
他的名字为朱慕萍。
每年清明前后,
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
只因4月10日,
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70年前的4月10日,
朱慕萍壮烈牺牲。
淮安,
是朱慕萍的出生地,也是安葬地,
更是他战斗经历最多的地方。
今天,英雄的故事仍在被家乡人民所铭记。
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1912年4月19日,朱慕萍出生于涟水县前进乡。1932年,20岁的他在响水中学读书时,被中共地下党组织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年夏天,朱慕萍只身前往上海,被编入沪东区共青团街道支部,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上海市沪东区委干事、秘书等职。在上海,曾两度被捕入狱。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出狱后,朱慕萍设法找党未果,回到涟水办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慕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与组织涟水县抗日同盟会。
抗日战争期间,朱慕萍转战涟水、淮阴、淮安及周边等县,令日伪顽匪闻风丧胆,是当时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1939年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成立,朱慕萍先后任八团三营营长、八路军教导第五旅参谋、涟水县游击大队长;1942年5月,任八路军涟水独立团副团长;1945年12月,调任灌云县独立团团长,率部拿下东辛据点,开辟了东辛解放区。1946年9月,独立团改编为淮海第一支队,朱慕萍任一支队参谋长。在解放军主力北撤后的险恶环境中,朱慕萍坚持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敌人,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1948年4月,朱慕萍任解放军灌云县独立团团长兼县长。在解放连云港的战斗中,朱慕萍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指挥独立团和部分区中队,歼敌大半个旅。不久,独立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七〇团,朱慕萍任团长。
1949年3月,朱慕萍奉命率部参加渡江战役。攻占西凉山的战斗打响后,他在担任主攻作战的三营阵地亲自指挥。连续行军作战,他已极度疲乏,战斗间隙,警卫员三番五次催他休息一会儿,他才在战壕里躺下。不料仅过几分钟,敌人突然向我阵地开炮,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朱慕萍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朱慕萍牺牲的噩耗传到家乡,父老乡亲悲痛不已,淮阴地区党政军领导联合决定,在城南公园(现清晏园)为烈士建墓。1958年,重立墓碑背面增刻烈士生平。
为烈士每天提前上班的“站岗”人
2011年,清晏园在朱苑外设立橱窗,并逐步发掘、整理、展出有关朱慕萍的历史故事和资料,使之成为园林内的一个红色文化景点。朱苑苑门常年打开,方便市民缅怀先烈,每一天,不管市民多早来到这里,都会发现苑内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负责打扫的,便是清晏园的文明劝导员蔡发忠。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唯一能为烈士做的事,他为能为烈士“站岗”而感到骄傲。
蔡发忠今年56岁,按照规定,每天上午7点半才上班,但他总是提前到岗。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朱苑,将烈士墓碑前被风吹倒的鲜花重新扶正,拿起自己的大扫帚,将墓碑周围的每一寸地面打扫干净。
蔡发忠还特意去了解学习了朱慕萍的相关事迹。除了保洁,他还是文明劝导员,“只要我还在这岗位上一天,我就会一直好好做下去。我相信很多来缅怀烈士的人也一样,大家都会记住英雄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
朱慕萍烈士之墓不远处
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朱慕萍烈士之墓不远处,人民南路与环城西路的交叉点上,有一座八角攒尖亭,亭内有碑,碑文“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这座碑纪念的是第一次解放淮阴城战斗中189位英勇献身的战士们。1985年,原淮阴市人民政府在英雄们当年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地方,修建了这座纪念亭。
你所不知道的“纪念碑”故事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攻城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85年修建,说是修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复建。很多市民可能并不知道的是,早在1985年修建这块碑之前,淮安还有一座“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碑”,那块碑原先就在现在的城南公园(现清晏园)内。
1945年9月6日,我新四军三师为了消灭盘踞在淮阴城里的伪二十八师,扩大抗日胜利战果,与顽敌展开了一场恶战,战斗取得胜利后,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在这场战斗中尤以南门战斗最为惨烈,当时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在南门所在地修建了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进驻淮阴城,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国民党军炸毁。1948年12月2日,淮阴城第二次解放,解放淮阴是日本投降后苏北首次规模较大的城市攻坚战,然而此时,纪念碑早已不在了,但英雄们的事迹却被记录了下来,广为流传。直至1985年,市政府在旧址不远处,原淮阴城南门旧址重新复建攻城阵亡将士纪念碑。
舍身堵枪眼第一人徐佳标淮阴城的南门又叫“迎薰门”,后来又被命名为“佳标门”。1945年9月6日在惨烈的攻城战中,新四军第三师特务团三营七连五班长、共产党员徐佳标,在身负重伤后,为了掩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扑向敌人暗堡的机枪火力点,壮烈牺牲,他为攻城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新四军最终夺得战斗的胜利。徐佳标是我军战斗史上第一个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比我们熟知的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早7年。
档案资料记载,徐佳标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一户贫苦家庭。1942年,他的父亲被鬼子抓去造炮楼,最终被活活打死,1943年,母亲带着他逃出家门,沿途乞讨,在洪泽湖边遇到经过该处的新四军三师十旅特务营二连,17岁的徐佳标从此走进抗日队伍。临走前,他跪在母亲面前发誓:“跟着部队打鬼子,为父亲报仇。”
在部队里,徐佳标英勇善战,很快便入了党,当上了班长,不但被评为模范党员,还成了连队的骨干。在1945年阜宁战役中,因作战勇猛徒手夺取敌人三挺机枪,徐佳标成为全师闻名的“阜宁战斗英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特务团即接到上级命令,攻打盘踞在淮阴城的伪军。《淮安抗战风云录》中记载:攻城战打响后,徐佳标所在的特务团负责南门攻击突破。徐佳标背插战旗,冲在了最前面。他英勇登城,毙敌三人,伤敌多人。但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整个人昏倒在城垛边上。
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了更为勇猛的攻击,云梯一次次竖起,一次次被敌人炸断。城墙上的一个暗堡机枪火力点不停地扫射,冲上城头的突击队暴露在敌人的暗堡前,处境非常危险。在这紧要关头,昏迷的徐佳标被激烈的枪声惊醒,他看见从自己身边的暗堡内连续不断地喷出火舌,前方不远处,他的营长宋传海倒在血泊里。他伸出被鲜血染红的双肘,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射孔爬去,身后的城墙上,洒下了斑斑血迹。终于,徐佳标使出最后的力气,扑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地堵在敌人的枪口上。嚎叫的机枪哑然断声了,战士们勇猛站起来,呐喊一声“冲呀!”,终于夺下了第一道城门。淮阴城解放了,而19岁的徐佳标却壮烈牺牲了。徐佳标被授予“淮阴战斗英雄”称号。
来源:淮海晚报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