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常州特色”响当当

2019年03月01日 10:54:11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明实践,志愿同行。今年3月5日,适逢我国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6周年。

  近年来,以广大志愿者为生力军的群众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市时时处处蓬勃开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力推动着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今天上午,2019年常州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暨道德讲堂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百行动”启动仪式,在常州市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溧阳市举行。

  2019年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正拉开大幕。

  回顾2018年,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

  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去年,我市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8年,是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近日揭晓的2018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获奖结果中,我市“风信子之爱”精准助教志愿服务项目和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分别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去年9月,我市承办了第三届江苏志愿交流展示会。中央文明办、沪浙皖鲁豫等省市以及省内兄弟城市共计30个市参与,参展展位达到105个,参展项目达到500多个,成功对接了3200万元公益金,共计4万人进馆参观,8万人直接参与活动体验,全国30余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超过1200万人次在线参与;以中心发展指导功能为蓝本的《志愿服务常州宣言》,彰显了“志愿之城”常州争做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深情大爱,更将江苏志愿服务的影响拓展至全国范围。在本届展会上,常州荣获金奖项目1个,银奖和铜奖项目各3个,爱心单位2个,无论是奖牌的数量还是质量,常州都位居全省第一,也是历届获金银铜奖最多的城市。

  除了这项大型活动,回顾2018年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我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以“便民”为基础,以“爱民”为中心,以“助民”为动力,以“乐民”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8年,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更扎实,运作体系更加规范。依托常州志愿平台,进一步规范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招募注册、活动发布、时长记录等流程,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地图。据悉,截至2018年底,平台志愿者登记人数已经突破105万,志愿组织3526个,开展活动36253个。同时,“大爱龙城”志愿服务保险计划得到进一步深化,2018年成功为5位受伤志愿者提供赔付。

  2018年,全市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更加鲜明,亮点成绩更加突出。“文明常州”系列志愿服务行动继续深入开展,“邻里守望”主题继续深化,“REPP”项目体系继续推进,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继续完善。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五大服务平台,加快志愿服务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进程,着力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供需,规范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常态化推进各类各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力争建立起权责明确、架构合理、供需全面、项目多样的“REPP”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今天上午举行的2019年常州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暨道德讲堂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百行动”启动仪式,将是我市今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起点。

  2018年全国“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风信子之爱”

  16年坚守,为大山里的孩子留住老师

  “风信子之爱”以大别山区代课教师为服务对象,始终紧扣“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两大主题开展活动。

  “风信子之爱”精准助教志愿服务项目,是2018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也是我市在第三届省志交会上收获的唯一金奖项目。这项已开展了16年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大别山区代课教师为服务对象,始终紧扣“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两大主题开展活动。

  16年的坚守和薪火相传,项目为老师扶点、扶志、扶心、扶困、扶智、扶制,把“风信子之爱”带入了大山里每一位老师和孩子的心田。

  记者了解到,16年来,该项目为大别山师生建立了10个“风信子爱心书屋”,送去60多套课桌椅和午休床;开设国学、艺术等六大类素质课程216节次;送去6000余册图书绘本;筹建水泥操场和篮球架,送去大量运动器材。

  对于老师:项目通过绩效奖励,将老师的收入提升到每月1200元;为老师订制个性化网络教学课程,为老师举办荣誉入职、退休仪式和生日庆典,让每个人获得尊崇礼遇。

  对于学生:项目开展“风信子之爱夏令营”,通过职业体验、参观博物馆、亲子拓展等活动,拓展学生眼界;搭建“心语沟通桥”,为每个教学点配备亲情电话,让孩子都能进行亲子交流;开通“爱心邮路”,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项目负责人彭华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十六年如一日坚守,如今收获了诸多惊喜,“代课教师的流失率从30%降到了5%,优秀代课教师占比从10%提高到了60%,资助普及率更是达到了100%,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风信子’点亮了大别山师生的希望之火,也丰富了我们的经验阅历”。

  据了解,项目在教学点设立的“税务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也为青年税务干部成长提供了平台,累计为风信子志愿服务队培养、输送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贡献奖”等的优秀志愿者50余名。通过稳步实施,项目汇聚带动20多个社会公益组织和近2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加入,并辐射到安徽、浙江等地。

  2018年全国“4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

  微自治,大智慧,促和谐

  “六微”工作法让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是2015年1月成立的安置型社区,下辖采菱公寓62幢居民楼和4个自然村。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165户,共8446人。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采菱社区探索“温度党建、温情治理、温馨服务”为主题的工作模式,努力营造“和睦四邻”氛围,在党员管理、居民自治、为民服务、项目运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近日,“2018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花落采菱社区。

  采菱社区拥有一个四邻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一楼是采菱社区特色阵地“换客帮”,二楼是雕庄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和雕庄街道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采菱社区主任张毅超告诉记者,雕庄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和雕庄街道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内共有15个功能室,分为党员志愿区、文化体验区、社会组织区、四邻生活区等四大区域。

  张毅超介绍,采菱社区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网格为单位,以居民参与、辖区单位、社会组织融入的多元共治“六微”工作法,更大限度地激发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热情,助推社区居民自治取得实效。“六微”工作法分别为:“微组织”——夯实居民自治的基石,“微团队”——激发居民自治的活力,“微平台”——拓展居民自治的空间,“微协商”——找准居民自治的切入点,“微公约”——推进居民自治的生长点,“微机制”——完善居民自治的体系。

  据悉,自“六微”工作法实行以来,采菱社区有效实现了党组织、自治组织及小区居民间的互联互动,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发挥了群众积极参与的主体优势,改善了小区的公共空间管护机制和秩序,让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溧阳市

  建设精准志愿服务新模式

  溧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去年成立,并成立支队105支,大队230支。

  2018年,溧阳市被列为全国51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目前溧阳市11个镇(街道)、175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全部建成,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105支,大队230支。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溧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在我市前列。

  溧阳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姜丽亚告诉记者,去年,溧阳系统整合22个机关单位、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主动对接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全市30余家民间协会、团体,推出34个平台85项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全市提供一体化、普惠式的志愿服务,这一动作让沉寂的资源“动了起来”。同时,溧阳打通市长热线、政情直通车、“12345”平台等社情民意渠道,以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网络,着力建设中心“端菜”、群众“点单”、志愿者“买单”的精准服务新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最紧迫、最关注、最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还高标准建成了志愿者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屏’(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电子屏)宣传宣讲阵地。”姜丽亚说。

  记者了解到,溧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也在去年成立,总队由该市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镇、村成立志愿服务支队、大队,成立市委常委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巾帼好声音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十支宣讲团队,该市近万名党员投身农村一线,鼓励和引导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贤名士以及社会各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加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据悉,目前溧阳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4万人,占溧阳市人口的17.5%,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超过70%。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