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去年竣工10万亩高标准农田,让土地“流金淌银”

2019年01月14日 10:28:47 | 来源:海门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前我和老伴两人分配到7亩6分土地,当时一亩地一年也就千把块收入,如今我俩都年近70,没有力气种那么多地了。正好村里把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用种地,每年也有700块一亩的收入,解决了后顾之忧。”前日,悦来镇保民村23组村民石先生高兴地说。

  这是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前日悦来镇友爱村高标准农田展现的勃勃生机 记者:汤铭铭/摄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农田耕地,它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整体布局、精准布点,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把杂、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做到了土地平整肥沃,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

  2018年,我市高标准农田竣工10万亩,新建5.5万亩,主要新建电灌站40座、输水管道30公里、农田机耕路90公里,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

  争取上级立项规模和投资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保持南通市领先水平,在去年第一、二、三季度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考评中,分别列第一、第二、第一名。与此同时,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与座谈会也在我市召开,省领导对我市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市农资局介绍,2018年我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总投资2个多亿,涉及7个镇、26个村。

  与往年相比,2018年在推进中突出了“五个结合”:一是与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三是与实施两个百分之一(占补平衡1%和增减挂钩1%)推进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四是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五是与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还创新了“模式化”管理体系,在南通乃至全省领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质量提供了管理制度的保障。

  按规划,我市“十三五”期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全市总面积将达66.66万亩,占比达85%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