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扬州运河文化保护

2019年01月05日 08:50:13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外国游客在扬州感受广陵派古琴弹奏非遗技艺。文斌摄

  扬州网讯(鲍仁)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题为《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的长篇通讯,从融通、传承、盘活三个方面,讲述沿线城市的运河文化保护故事,聚焦各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实践。其中,文章着重介绍了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等事例,点赞扬州保护、推广运河非遗文化的行动自觉。

  “千年运河,有过气象万千的繁盛,也有过舟稀鞍冷的困顿,而伴随着运河一直流淌的,是那一缕源远流长的文脉。”谈及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章描述了一系列关于扬州的生动场景:

  在江苏扬州,一条古水道连起大运河与瘦西湖。河岸树木繁密,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枕河而建。琼花、漆画、汉服、鸟笼,各行业传承人集结在此,互相启发。这片区域被称作“486”——公元前486年,那是最早的一段运河邗沟的开挖年代。

  一块黄梨木板,一把锋利拳刀,一位花样年华的女子正屏气凝神刻字。“发刀要快,干净利落;挑刀要准,不偏毫厘。”身后,71岁的非遗传承人陈义时轻声指点徒弟。

  “掌握雕版技术,没有捷径,要靠苦练。就说刻字,基本功起码要练6个月,能刻一些简单的字需要一年,3年左右才能出师。”陈义时表示,“伴随着大运河申遗,雕版印刷技艺成功入选世界级非遗,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作为传承人,我打心眼里高兴。更重要的是,技艺有了新传人。”

  清晨,世居扬州东关街上的张泽清总要约上老街坊,去钜源茶食店叫笼翡翠烧卖,烫碗姜汁干丝,泡壶魁龙珠茶,听段扬州评话。“谢馥春”、老茶馆、“三把刀”……大运河上这些特色浓郁的文化元素,构成一幅魅力四射的长卷,传承千年的“老扬州”生活触手可及。

  报道还配发了题为《留住运河之“韵”》的评论,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要更好保存这部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续写这部历史。“存”“续”之要义,就在能否留住运河之“韵”。文中说:“杭州、扬州、台儿庄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建起非遗展示馆,有的采取活态展示的形式,汇聚非遗传承人开办工作室,虽规模大小不一,但展现出各地保护、推广运河非遗文化的行动自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