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人民医院即将投入运行的肾透析室。 范丽芳 摄
中新网晋中11月1日电 题:山西贫困县的医改经:以市带县强“龙头”
作者范丽芳
尿毒症患者透析不用再往市里跑,“厉害”的医生常年在家门口医院坐诊,护士们的穿着打扮都变了……近日,记者走进山西省贫困县榆社县人民医院,这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变化。
2017年以来,山西省晋中市卫计委推出“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这种以“市”带动“县乡”的做法,相比于县乡村一体化改革,需要打破更多制度壁垒,但也正在为许多贫困县探索“医改+健康扶贫”模式。
以市带县,增强“龙头”力量
基于民众“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问题,近年,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推行县域综合改革,这种模式被视为样本进行全国推广。如今,山西各地仍在因地制宜,创新医改。
“榆社县也成立了医疗集团,但是因为县人民医院本身力量薄弱,自顾不暇,带动基层医院能力有限。”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院长赵俊平坦言。榆社县基础差、底子薄,加之医院配套设施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当地患者大部分外转。
基于此,2017年12月,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晋中一院”)牵头,联合晋中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榆社县医疗集团组建了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根据约定,管理期间,榆社县医疗集团院长由晋中一院医疗集团择优选派,由榆社县人民政府聘任。2018年4月15日,晋中一院检验科主任赵俊平被正式任命为榆社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院长;7月16日,晋中一院正式派驻由行政、医疗、护理、感染、信息、财务组成的管理团队共30余人,分期对县医院进行驻地帮扶;还先后赠送耳鼻喉科治疗台、皮肤科紫外线半舱治疗仪、水处理系统等共计百万余元设备。
细节入手,护理工作大变样
此次帮扶效果,首先在护理方面有了体现。“专家来了后,先对护士的仪容仪表整顿,衣服要干净整洁,护士帽要戴好,这样一来,起码让患者觉得大家有了精气神。”榆社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贾变青坦言,更大的变化在于护理流程的规范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说实话,以前都是患者该输液了,护士给挂上就没事了,没有想过要给患者解释输的是什么液体,输液要注意什么,期间应如何饮食等等。”贾变青说,如今经常有患者出院时专程跑来感谢,“说每天早晚两次按时督促吃药,真的很用心”。
根据记录,市级医护团队分别参加医疗、护理查房共40余次,与对口帮扶的管理部门座谈15次,检查反馈8次,组织业务培训学习18次。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一次次的指导、检查、反馈中完善。
资源下沉,患者省时又省钱
半个月前,62岁的榆社县郝北镇郝北村村民田改花(化名)因腹痛,到榆社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田改花患有胆囊、息肉、阑尾炎三种疾病。过去,遇到这类棘手患者,医院要么让其转至上级医院,要么开刀手术,前者费用高,后者痛苦多。
好在这次有晋中一院普外科专家“坐镇”。榆社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孙景春说:“以前做不了腹腔镜,现在有了专家,不仅患者可以享受这种便利,我们也可以现场学习。”
一个腹腔镜手术,解决了田改花的三种病。不仅减少出远门看病的舟车劳顿,还节省了不少费用。记者了解到,田改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当地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她个人只需支付300元;即使是普通患者,也只需要一万余元。
此外,针对妇产科病源外流严重现状,榆社县人民医院聘晋中一院妇产科孔卫京和资深助产士赵峰长期帮扶;还聘耳鼻喉科主任宁援援和儿科护士赵莹对薄弱的耳鼻喉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进行技术指导。
尤其是榆社县人民医院肾透析室的建立,解决了尿毒症患者“外出看病不方便”、“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晋中一院副院长郭卫梅介绍,截至目前,已有四批共计45位市级医生赴县医院帮扶,每周两次门诊,剩余时间都在基层科室参加日常的诊疗、指导工作。
无论是市县乡还是县乡村一体化的医改,最终目的在于将“输血”变“造血”,让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将90%的患者留在基层,也是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之一。(完)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