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之父”手机公司裁员30% 这个行业已不再是乐土

2018年10月19日 11:26:24 | 来源:界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界面饶文怡  

  现在,“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会引发外界关注的行为了。即便是行业内的元老级人物,在备好资源的情况下,贸然扎进这个无底洞,注定也会铩羽而归。

  被称为“安卓之父”的安迪·鲁宾,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日前,彭博社报道称,安迪·鲁宾创办的手机制造企业Essential Products已经裁员了30%,涉及的部门包括了硬件、营销以及销售部门。企业的官方网站显示,这家公司共有约120名员工。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出现了30%如此幅度的裁员,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家公司在经营上遇到了问题。

  负面消息已经萦绕在Essential Products的周边许久。今年5月,安迪·鲁宾在自己的个人推特上表示,公司第二代产品Essential Phone PH-2的研发计划已经取消,而类似智能家居这样的产品则照常研发。

  “我们预期另一些产品会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为此我们也会取消一些原定的产品规划。”安迪·鲁宾当时表示。同时有传言称,他已经在委托金融机构,寻求Essential Products的出售事宜。

  直到现在,Essential Phone PH-2依然是停留在传说中的一款产品。从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它估计也不会在近期问世。

  从诞生开始,安迪·鲁宾的这个创业计划就充满了波折。

  2003年,安迪·鲁宾创立了安卓公司,两年后,安卓公司被谷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其所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最终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安迪·鲁宾也因此得到了“安卓之父”这个称号。

  2014年,安迪·鲁宾离开谷歌,随后创立了Playground风投基金和设计工作室,Essential Products就是他通过这个风投基金孵化出来的一个创业项目。这个项目最终得到了来自腾讯、亚马逊、富士康等企业的投资,估值也超过了10亿美元。

  2017年5月30日,在Code Conference大会上,安迪·鲁宾公开宣布,Essential Products的第一款产品Essential Phone将在30天内开售,售价为699美元。

  这款搭载了“安卓之父”光环的手机,在问世之初吸引了一些关注,其全面屏的设计也让它在当时成为了市面上最早的一款全面屏手机。就连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也认为Essential Phone是一款令人感到惊艳的产品。

  只是和各种小众手机品牌一样,Essential Phone最终的结局也是叫好不叫座。口碑很好,但是市场的表现最终不会说谎。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整个2017年,Essential Phone只卖出了88000台。即便官方之后很快将产品的售价下调近50%,也未能带来积极效果。

  放在其他主流手机品牌商身上,它们可能只需要几天就可以达成这个销售数字。销量上的云泥之别,注定了Essential Products之后的路不会好走。

  之后,人们更多听到的就是这家公司出现的负面消息。在Essential Products对外公布产品信息后不久,公司的营销副总裁Brian Wallace以及公关负责人Andy Fouché都宣布离职。就连安迪·鲁宾本人也被传出过离开Essential Products的消息。

  跌跌撞撞之下,Essential Products的路已经越走越窄。最近它们又宣传起了“AI手机”的噱头,然而这也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早已经在自己的手机产品上搭载了相关功能。

  这样一来,Essential Products和Essential Phone的未来命运,实际上已经十分清晰。

  看起来,安迪·鲁宾和Essential Products并没有走错哪一步:一个手机老兵带领的团队、巨头提供的资金、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手机产品。它们似乎并不应该在市场上取得这么惨淡的结果。

  问题其实出在时机上——2017年已经不是一个适合新厂商进入手机市场的年份了。

  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成为了业内的领头羊。但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让它的统治分崩离析,芬兰巨头留下来的市场被新兴的品牌们一寸寸瓜分。这个过程也让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踏着诺基亚们的辉煌的过去逐渐走向顶峰。

  不过,在早期的群雄逐鹿之后,集中化再一次出现在手机行业之中。

  这场趋势从2016年开始显现,到2017年愈演愈烈。今年1月,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手机市场,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是份额最高的五家厂商,它们合计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80%的份额。

  这种分布意味着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在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其余手机厂商只能就巨头瓜分下的20%市场份额展开竞争。而这往往意味着你死我活。

  因此,过去几年见证了不少曾经名噪一时的国内手机厂商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没落。先是曾经名列“中华酷联”四大品牌之中的酷派基本退出国内手机市场,之后是成立于2002年的金立手机因为资金链问题而停摆。

  剩下的厂商们日子也说不上好过。在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的滑铁卢后,魅族以一款创始人黄章心目中的“梦想机”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但现在仍不见效。锤子手机最近则被“成都总部解散”这一传闻所困扰,前景依然未卜。

  放眼全球范围,同样有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手机品牌,如今归于沉寂。这样的例子包括HTC和夏普,前者尽管最近宣布了区块链智能手机的发布计划,然而20亿新台币的亏损依旧扎眼;后者最近则被传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

  此前,金立手机董事长刘立荣曾经公开表示,未来全球手机市场只会剩下五六个品牌,手机厂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销量1亿台的规模才会安全。

  回过头来看,刘立荣的判断基本正确。目前全球市场中,依然有存在感的品牌无非是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几家,多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它们在2017年的出货量基本稳定在1亿台左右或以上。

  只是,刘立荣也许并没有想到,这些品牌占据市场头部位置的背后,是包括金立在内的诸多厂商陷入泥淖。大厂商们的巨额销量,确保了它们可以从产业链处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小厂商们则只能继续艰难地见缝插针,在夹缝中求生存。

  将黄章、刘立荣、郭德英等人称为智能机时代的失败者并不公平,但他们也许会对自己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中所做出的某一个决定感到后悔——也许一个功能的加入,一个策略的改动,一笔资金的下拨,站在市场顶峰的也许就会是他们,而不是雷军和余承东。

  然而这永远只能停留在外界的猜想之中。在智能机时代,市场的分散已经过去,一个集中的市场再次形成。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Essential Phone的结局,在诞生之初其实就已经被确定。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