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谢晓刚
日前,中消协发布《品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消费短板明显,农民消费信心、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相对不足;我国农村消费者在收入水平、网购行为比例、使用“第三方支付”频率等指标上都与城市消费者有明显差距。(4月2日《人民日报》)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17年7月,国家邮政局发布《2017年二季度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重点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82.6%,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农村网购消费,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地方特产,通过网购快递渠道,走进了千家万户。
电子商务不仅给农村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已成为互联网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然而,从中消协日前发布的《品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中我们却看到,我国农村消费面临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网购消费“最后一公里”,还面临诸多障碍。农村快递物流服务水平的相对滞后,也给农村公共管理带来了不小困难。快递、外卖的安全、卫生、服务方式及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快递服务人员频繁进出村户,道路交通隐患严重;快递代办点各类邮件混乱摆放,经常出现丢件、损坏、错拿等问题。
农村网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如何让农村网购消费与电商发展同步,这仍然有着较长的路要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邮政等部门对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
可见,让农村购物插上“电子翅膀”也是一种精准扶贫。要突破便利瓶颈,推动电商惠农,就必须解决农村网购消费“最后一公里”及农副产品上行的物流问题,让互联网电商平台体系,足不出村服务村民。比如构建平台、镇、村“三位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让地方物流体系、连锁物流体系、村民交通工具等得到充分应用,让更多农民通过参与电商增加收入。此外,电商平台将上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更精准推送到户,从而降低运营和推广成本,在让利给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农民增收。(谢晓刚)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