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 文/张晓明
对拉萨电视台来说,每年的藏历新年电视联欢会,也就是拉萨市民俗称的“藏晚”都是一件大事。就如同央视春晚一样,“藏晚”是拉萨群众过藏历新年期间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群众的节日盛宴,自然马虎不得。拉萨“藏晚”1988年首次亮相,今年是拉萨电视台第30次承办藏历新年电视联欢会,我也参与了今年“藏晚”的宣传推广,特别是这30年来“藏晚”背后故事的挖掘整理工作。
2018藏晚上的各族主持人
2018晚会录制现场
要挖掘一二十年前的掌故,电视台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带库里的视频资料。不过,二十多年前用的摄像录像设备,和现在使用的已经完全不同,早年保存在老式磁带里的节目,很难找到老式的放像机来播放。台技术部四处托人几经周折,才最终翻录出来四个小时的视频资料。但这已经足够,看着不断拉出雪花,已经有些模糊的老视频,不禁让人感慨,这就是历史。
德巧老师是1988年首台拉萨藏晚的总导演,是他率先提出办拉萨“藏晚”的构想,并克服巨大的困难将之付诸实施。现在电视台录制一台哪怕最小型的活动,起码也得需要三到四台摄像机。央视春晚这样的大型晚会类节目,则需要十几台到几十台摄像机,还需要“飞猫”、“电兔子”,大小摇臂等各型器材,从不同机位拍摄,再由导播在切换台上进行切换调度。然而在1988年,整个拉萨电视台也没有几台摄像机,几经争取,录制晚会也只能拿出一台摄像机。当时的导演助理柯克介绍,因为设备实在太简陋,这场晚会前前后后拍摄了近一个月时间。因为每个节目,都需要反反复复拍摄好几遍,每一遍都从不同角度去拍摄,最后再对口型、对动作,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进行剪辑。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摄像,当时都累的够呛。
1996年藏晚录制现场
尽管一切都很简陋,但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还相对单调的年代,藏历新年电视联欢会的推出无疑是一大盛事。如同冯巩、姜昆、陈佩斯等人的节目之于内地观众一样,当年“藏晚”的节目,特别是西藏本土题材的艺术创作,本土艺人的表演,拉萨市民也百看不厌、津津乐道,成为许多市民一段时间谈论的焦点。1988年,扎西顿珠等“铁三角”演员凭踢踏舞首次登上“藏晚”,至今仍活跃在西藏的大小舞台上,为广大群众熟知并喜爱。而为“藏晚”创作的主题歌《吉祥的祝福》等,则一度传遍大街小巷,田野牧场,到如今还有许多人哼唱。
拉萨“藏晚”一炮打响后,上级也开始逐年加大投入。1991年的电视联欢会,节目导演组有了自己的切换台,实现了三个机位的切换录制。九十年代中期,金美多吉、刘晓萨先后担任总导演,晚会录制走进了少年宫、海萨会堂、自治区体育馆等相对宽敞的场馆,表现形式丰富了许多。到了新世纪,强巴云丹连续担任了十多年的总导演,这时拉萨电视台拥有了自己的演播大厅,灯光舞美效果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藏晚”演员费用投入也逐渐加大,一度邀请了黑豹乐队、韩红等知名演员及演出团体参演。节目的创意水平、舞美道具也不断提升。有时,整个舞台被布置成“扎西康桑”,一座喜气洋洋的藏式大院,邻里交往串起故事;有时,舞台像一座藏式农庄,艺术化展现藏区农牧民的生活场景……
晚会彩排现场
除了创作、引进拉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相声等,拉萨“藏晚”还特别重视有着浓郁民族文化传统的“原生态”节目发掘,历届导演都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在大家努力下,打阿嘎、牛皮船舞等大批非遗表演走上了电视舞台,为更多市民熟识和喜爱。新锐导演白玛央宗、朗杰各种新的创意更是层出不穷。2014年,拉萨“藏晚”首次实现“走出去”,与康巴卫视联合策划举办,200多名拉萨本土的演员、非遗传人走出西藏,前往四川成都进行节目录制,大量“原生态”节目集中亮相,通过电视的广泛的传播,引发了更多观众的关注,民族传统舞蹈“打阿嘎”荣获了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的三项金奖。
2018晚会藏语相声表演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藏晚”在节目创意水准不断提高的同时,舞台效果及摄录技术也不断上新台阶。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2018年拉萨藏历土狗新年电视联欢会完成了录制,并在藏历新年当天成功播出。这是历年来资金投入最多,设备最先进,演员阵容最强大的一台“藏晚”。在西藏首次采用了机械舞台、超大背景屏幕等硬件设备,及一镜到底、飞猫拍摄等新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并首次邀请了蒙、回、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主持人共同主持,多个民族地区提供特色节目同台呈现。整台联欢会既保留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又创作了很多有时代感的新节目,为拉萨市民及广大观众奉献一台“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
祝“藏晚”越办越好!
【作者简介】
张晓明,江苏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副总监,拉萨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