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诚品书店
环古城河夜景
太湖岱心湾
漫步平江路,与小桥流水人家来一场温柔约会;夜宿太湖畔,在文艺范的民宿和乡土气的农家菜馆中自由穿行;跑一场金鸡湖半马,放空身心整装再出发……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全域旅游让2500年的苏州展现出更为丰富动人的一面。
面临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旅游业如何发力供给侧改革?如何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苏州的做法是,把传统意义上相对封闭内循环的旅游业,转变为多产业融合共生、互动共赢的新产业。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局限,跳岀旅游抓旅游,加快旅游同文化、体育、民生等资源深度融合。可以说,苏州的“旅游+”,不仅加出了更多旅游新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更搭建了整个城市如“超级链接”般多维度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加出了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旅游+”“加”出满盘活棋
成为苏州发展一大“超链”
7月1日上午9点,随着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盛蕾,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杰,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三人一同推开狮子林贝家祠堂大门,曾“分家”数十年的狮子林园林和祠堂正式打通,恢复了“宅园合一”的完整性和历史全貌。
“狮子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游客和市民只要进一个门就可以一睹花园、祠堂、住宅、族校、义庄为一体的全貌,了解底蕴深厚的园林文化,又感受苏州传统特色民俗,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感。”狮子林管理处主任张婕说。
狮子林原是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贝润生的私家园林,新中国成立后,祠堂部分归当时苏州市文化部门管理,园林部分由市园林部门管理。2017年初,在苏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与协调下,文化部门和园林部门合作,使狮子林与苏州博物馆民俗部这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了互通、互补、互促的有机整体。
“全域旅游的发展,就是一个多业融合的过程。”苏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国强认为,这能为相关产业及旅游业本身的发展,提供扩容、升级、增值的空间。“苏州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就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加得好满盘皆活!”在他看来,“旅游+”就像苏州发展中的“超级链接”,能催生出城市发展的更多可能。
“体育+旅游”越来越火就是例证。
比如“金鸡湖半马”。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自2010年打响发令枪以来,海内外参赛选手连续三年超过“3万+”。李公堤、湖滨公园、东方之门、金鸡湖大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月光码头、摩天轮公园……参赛运动员和观众既可感受苏州水城韵味,又领略到苏州国际时尚的风采。今年的“金鸡湖半马”,组委会更是首次增加了旅游线路预订服务,马拉松爱好者在报名的同时就能选择深度体验苏州的配套服务。
4月15日,“2017苏州古镇定向联赛木渎站”启动仪式在灵岩山风景区举行。该项目集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内容等于一身。活动现场,主办方——苏州市旅游局、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成立“市体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快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苏州市体育局长周志芳介绍,双方合作的重点包括体育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培育,以及体育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
全社会“旅游意识”勃兴
在展陈空间了解昆曲的历史,在体验空间近距离欣赏花旦小生们化妆穿戴,然后再去雅韵厅看一折经典折子戏,或是在昆曲传习所观赏一场实景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在位于苏州古城校场桥路的苏州昆剧院,现代游客也能体验到古老中国曾经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感受明清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昆曲是流动的园林,园林是凝固的昆曲”。作为昆曲发源地职业院团的苏州昆剧院,在2014年底新院启用之后,便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精心设计推出文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和市民走进“百戏之祖”昆曲。在这里,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因昆曲而结缘,水磨腔便是连接起所有人的桥梁。
在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看来,保护传承昆曲是昆剧院的主业,但观众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要以开放的心态传承昆曲。正是由于把开发旅游的意识植入昆曲传承发展,苏州昆曲才能既叫好又叫座,并为更多人所熟悉、热爱。
北二外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等专家曾指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资源呈现无框架、全域化的特征;而全域旅游,可以将分散在目的地空间内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网状整体。业内外专家也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旅游供给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抓手,正是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在各类社会资源整合中优先提倡旅游意识。因为旅游意识就是更多地从游客需求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旅游功能的设计和导入,把一般资源转变成旅游资源。”苏州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科技大学居易教授认为,如果能把苏州众多优质资源都很好地植入“旅游意识”,苏州的全域旅游一定会大放异彩,也可以更好推动苏州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他也相信,像狮子林、昆剧院这样的通过融合发展,打造城市体验新内容、旅游体验新去处的例子还会越来越多。
一条步道就这样伸进了众多游客的梦里。2015年底,全长15.5公里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线贯通。沿着步道,既可以休闲观光,也能进行锻炼。步道还串起了拙政园、相门城墙、盘门、百花洲公园等十几处大大小小的景点,徜徉其中,市民和游客可尽享苏式慢生活。
步道贯通后,因为与周边景致的有机结合,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热捧的去处。为了让外来游客也能体验苏州环古城河的秀丽景色,现在进入盘门的运河水上游游船会提前一站下客,让大家走上个几百米感受下。这样的安排也特别受外国游客的喜爱。
一家书店也这样成了游客的念想。2015年底,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在苏州开业。此后,诚品不仅成为苏州的文化新地标,更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热门景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涌至苏州朝圣。在这里,有人看书、有人逛街、有人合影、还有人推销……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让诚品这个“后生”迅速上位,成为与老牌的金鸡湖、平江路等景区齐名的“当红明星”。
2016年初公布的苏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际文化旅游胜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一起,被定为城市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坐标和发力点。很显然,这个发展目标中内蕴了未来苏州“旅游+”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远方来客”牵手市民
共享城市发展
8月16日,经济学人智库公布2017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苏州以全球第72位的成绩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该报告通过对全球140个城市生活方式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量化打分,评分涵盖稳定性、医疗卫生、文化和环境、教育及基础设施五大类指标,涉及30多个定量定性因子。
宜居城市,是宜游城市的基础;宜游城市,可以增加宜居城市的活力。近年来,苏州坚持以全域旅游思路推动城市更新,把城市“全域”打造成市民和游客的“共享空间”,让宜居之城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服务更具品质。
一方面,苏州以全国首个古城旅游示范区为品牌引领,在保护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原真性的基础上,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最美的景区来打造与经营。
如今,行走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不仅可以品茶休闲,欣赏评弹、昆曲和古琴,购买精致的苏式工艺品,下榻园林式酒店,感受雅士生活,还可以和居民闲话家常,品尝苏式点心,入住民居客栈,体验苏州市井生活。一些外国游客表示,这个区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日常苏州的味道”。
另一方面,苏州推动市民与游客待遇同等化,真正把游客当成市民,为其提供完善、便捷的城市服务,让他们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让市民于游客“共享”城市发展,不用看那些醒目的口号,细节上就能辨出到位与否。比如为方便游客找厕所,苏州2015年就专门设计开发了“游急便”APP。该平台将苏州主要厕所信息收纳其中,游客和市民可以通过该平台迅速找到附近的厕所,并了解排队信息。此外,该平台还设有点评系统、报错系统,可实时分享使用感受或报送问题,帮助厕所管理主体发现并解决问题。
让游客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理论上不复杂,现实中其实也容易操作。朱国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因为全域旅游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复合投入、高效回报的产业。所谓复合投入,就是用于城市更新的资金投入,既是投给市民的,也是投给游客的。所谓高效回报,就是旅游业能为城市带来明显市民的综合消费。如今在苏州,来苏游客日均消费已经是市民的6倍。
我要说两句